“不说再见”,今年2月14日,开业15年来首次闭门大修的上海大剧院,以这一主题音乐会暂别观众,似乎也预示着它的火速回归——11月7日,在威尔第歌剧《阿蒂拉》的揭幕下,整修一新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将再度开门迎客。
昨日是归来倒计时第7天,记者深入“升级版”的大剧院先期探访。尽管剧场还处于最后的保洁状态,稍显凌乱,但或大或小的诸多变化,还是让人耳目一新。总体感觉是:旧貌换新颜,却无陌生感,最贴心的是,观演体验全面升级。
据悉,上海大剧院中小剧场仍在整修中,预计明年中期投入使用。
逛逛休闲区,喝喝咖啡买买书
人民大道上的正门,原本是观众进入上海大剧院的唯一入口,改造后,两个“侧门”悄然开放。记者从一楼原来的票房中心所在地进入,发现这里和二楼大堂已经由旋转楼梯打通,对称的另一侧,同样如此。这意味着,现场买票或是持票观众可以直接从这两个内部楼梯进场。让人惊喜的,曾经是音像店、茶室等对外出租的经营区域,如今被打造成一个文化休闲场所,咖啡店、展览区、艺术品店,依次林立。
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告诉记者,这里是剧场大修后变化最大的地方,“我们形成了将文化休闲与艺术体验相结合的一体化空间,通过自主经营,将原来的经营区域改成为观众提供服务的区域,这在国内剧院还不多见”。据了解,观众驻足于此,不仅可以喝到咖啡、欣赏展览,还能逛逛艺术品店,购买艺术类书籍、唱片以及大剧院同步开发的演出衍生品,更重要的是,中场休息时,观众不必再像从前那样拘泥于二楼大堂,可以沿着旋转楼梯下去,享受这些形式丰富的休闲服务。
记者了解到,11月,为配合重修开幕大戏——威尔第歌剧《阿蒂拉》的演出,“展览区”将以海报、视频、服饰等多种形式,举行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纪念展,除了威尔第生平介绍,着重表现其作品在中国尤其是上海大剧院的演出足迹。
座椅更舒适,三楼不再“热死人”
走入修整后的大剧场,记者的第一感受是:观众席好像没什么变化嘛!“的确,这次全新回归,剧场设备升了级,但总体上不会让观众有陌生感。”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告诉记者。
正厅所有座椅都进行了修复,内芯海绵、外饰布料有缺损的,一律依照原有颜色、材质而“更新”,“因为颜色、材质都没有任何变化,观众乍一看不会有感觉,但坐上去以后,舒适度肯定比以前好”。更人性化的是,观众席加开了6个残疾人专用座位,分别在一楼观众席24排后的宽敞通道处,以及二、三楼两侧。
以往,由于正厅的空调系统相对老化,通风口又有限,特别是冬天,坐在没有出通风口的三楼位置的观众,普遍反映“热死人”。这次,大剧院更换了新式的静音变频空调系统,调整了风口,可以随季节变化调节功率;同时为三楼座席增设出风、消音设备,大大改善了三楼观众的舒适度。
此外,两个侧舞台增加22个暖风机,以保证秋冬舞蹈演出不再制约于寒冷天气,张笑丁表示,“以前冬天,我们接舞蹈项目都很谨慎,就怕舞台空调系统达不到合适的温度,现在没有这个顾虑了”。
地板重新铺,舞台换景更快捷
舞台是此次大修工程的重点。据张笑丁介绍,大剧院之前使用的舞台系统成套设备,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之一,但随着使用年限的临近,其0.3米/秒的平移速度和1.08米/秒的吊杆运行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一些最新舞台表演需求。这次,舞台自动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重新更换,吊杆数量也从54根增加到58根,材质承受力更强,间距布局更合理,运行速度也提高了一倍。
同时,近年磨损得“越来越薄”的舞台地板,这次也全新铺过,采用3厘米厚的俄罗斯红松木。至于灯光方面,替换了一批老式的晚会电脑灯,增加能凸显戏剧效果的冷光灯,显色性、亮度、饱和度更佳,尤其是新装的5000瓦冷光灯,目前国内剧场并不多见,“上次《尼伯龙根的指环》来大剧院演出,我们没有相关的灯光设备,科隆歌剧院只能自己带来一部分”。
大剧院的自然声效在全国剧院里是很出色的,然而,舞台大修、空调风口的调整,座位的更换,音罩的改动,都可能对音效造成影响。记者了解到,翻新观众席的座位前,大剧院方面事先分析了座椅内芯、木料、软面对于声音反射的参数,要求工厂必须使用原材料替换。原先的音罩重达30吨,每每要花四五个小时吊装,这次更换了轻便合金音罩,五六吨的重量,两个小时即可吊装完毕。张笑丁透露,重新开门迎客前,大剧院将邀请声学机构及专家前来评测,确保音响和视听效果。
[链接·细节]
■加座有“腰托”
折叠椅是原先加座的 “配置”,整修后,观众席一楼正厅最后一排辟为加座区,两侧共有24个席位。加座席用可移动的长条凳铺开,考虑到舒适度,在最后一排墙壁上,安装腰部托垫。
■朱德群油画修复
走入二楼正厅,扑面而来的是画家朱德群为大剧院5岁生日创作的巨幅抽象油画,这幅由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启发而作的作品,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但10年过去了,暴露在空气中,难免氧化磨损。此次大修,大剧院方面邀请上海油画院的几位画师,对画作进行了修复,刷了三层光膜,提高抗氧化能力。
■大电子屏为转播而备
大堂、后台等处增设了26块电子信息屏,候场的艺术家或者随意走动的观众,可方便获得有用的信息。此外,原票务中心门口墙壁四面广告,以一块8×10米的大电子屏取而代之,不仅可以滚动宣传多个演出节目,也让未来转播演出具备了实现的可能。
话剧、歌剧、音乐节
多元吸引年轻观众
11月7日,上海大剧院将迎来重修后的盛大开幕,2013/2014演出季也随之浮出水面,“致敬经典”、“魔力音乐”、“星光舞台”、“王者归来”4个主题,内容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和艺术教育等,共计90台207场演出。其中,大剧院特别推出两个风格迥异的音乐节:“魔力莫扎特”音乐节和2014年MOSAIC魔赛克音乐节。一向以古典、经典艺术为主导的上海大剧院,尝试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据大剧院方面介绍,“魔力莫扎特”音乐节将在明年5月推出,捷克历史悠久的布拉格艾斯泰特剧院带来莫扎特的经典歌剧《唐·乔万尼》。此外,英国伦敦历史悠久的室内乐团——伦敦莫扎特演奏家乐团也将到访,带来以莫扎特为主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MOSAIC魔赛克音乐节”是本次演出季的一大亮点,作为当代爵士音乐的头号独立厂牌,ECM将集结旗下艺人,奏响最具特色的现代爵士乐。
此外,从今年11月开始,歌剧《阿蒂拉》、《尼伯龙根的指环》,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巡演、话剧《喜剧的忧伤》和《大宅门》等重头戏,将贯穿开幕演出季;此后,还有英国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献演《唐·吉诃德》,德国科隆爱乐乐团、匈牙利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推出拿手曲目。上海大剧院还首次迎来全英文话剧——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及苏格兰国家剧院带来的《麦克白后传》。
跨界合作继续上演好戏。上海大剧院联合上海京剧院,把北京人艺话剧《知己》推上京剧舞台。而大剧院原有的“艺术课堂”和“相约大剧院”品牌,将做出新的尝试,整个公益类项目共计约60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