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阿蒂拉》剧照 |
被钢筋和脚手架包围的上海大剧院,在热火朝天的大修中度过了15周岁的生日,再过两个月,大剧院就将焕然一新再次开门迎客,变身后的大剧院到底是怎样的,又有什么大戏等着观众?昨日,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向记者披露了大修进展和重新开幕规划,并透露最快下月底大剧院就将展露新姿,并会有一次专业人士的小规模探班。
将以亲民姿态回归
近来路过人民广场的市民发现,以前一抬头便能望见的上海大剧院,如今整个建筑的外立面被脚手架重重包围,整个广场的四周也都砌起了高高的围墙,只看见施工车辆从黄陂北路出入口繁忙地进进出出。
自3月14日大剧院正式闭门谢客至今已有小半年的时间,大修工程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昨日,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向记者表示,如果一切顺利,整个大修工程和剧院调试将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11月初,大剧院就将开门迎客,而迎接观众的第一部开门大戏,就是由上海大剧院和匈牙利国际艺术宫联合制作的歌剧《阿蒂拉》。
谈到大剧院的回归,张哲笑称最近被问得最多的是 “场租会不会涨价”、“票价会不会提高”的问题,“很多演出商担心我们会涨场租费,并转嫁到票价上,我现在可以承诺大剧院重新开幕后,场租费不但不会涨,而且我们会附送更多的服务回报,观众也会从中得利。 ”
张哲透露,大修后的大剧院将把现在的票务中心改造成观众服务中心,并可直通二楼大堂进入剧院,也就是说观众今后可以不用再爬那个广场上的大楼梯,直接从广场两边的入口进入剧院。可以说,观众服务中心是此次大剧院改造的最大亮点,今后这里将提供餐饮、展览、讲座和衍生产品销售等服务,观众在进入剧院看演出前,可以先在服务中心用餐和闲逛。
另外,大剧院正在与一些高端品牌洽谈战略合作,今后很可能效仿奔驰文化中心的模式,在大剧院引进一个长期的赞助商,并且把这部分赞助直接投入到票房,进一步削减平均票价,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大剧院的平均票价还有一定的下浮空间。
要让改变都能“听得见”
据了解,此次剧院大修最大的一块投入就是舞台设备的升级换代。张哲表示,过去15年间舞台技术飞跃式的革新是有目共睹的,大剧院最初设计的那套舞台控制和音响设备已大大落后,而不为外人所知的是,为了保证一些高要求演出的质量,大剧院只能向外面的公司租赁设备,临时解决一下问题,虽然器材租赁费可以平摊到每一场演出的成本里去,但常年累月下来,这部分费用还是非常可观的,实质上也造成了一种浪费。
张哲透露,这次的设备升级换代并不是如同家里装修一样,简单地更换一下电器产品,每台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要求,都是大剧院技术人员通过这十几年的经验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然后再反馈给厂家进行专门的定制。
比如,大剧院原来的音响设计主要是为古典音乐和声乐类的演出而考虑的,这和大剧院当年的演出定位有关。这些年戏曲和戏剧类演出越来越受观众欢迎,但整个音响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戏曲演出常常会出现毛边儿和刺耳的现象。张哲透露,即将引进的全新音响设备就是由大剧院的“老法师”去调校的,相信观众在听觉感受上会有明显提高。
老剧院改造在业内一直有争论,也是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懂行的人便知,好的音响是需要时间去“煲”的,并且剧场内部的装修材料也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声音共振”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声场,这也是为什么音响效果最出色的剧院往往都是那些上百年的老剧院。
为了尽量减少大修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剧院也是慎之又慎,哪怕是给一个座位更换海绵垫和表面的绒布,他们也是拿着样品去市场上一家一家找来的,为的就是不破坏整个原始的音响环境。“所以届时观众走进剧场,在视觉上可能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坐下来用耳朵听一听,就可能发现这些改变了。 ”
开幕演出季率先开票
对观众而言,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大修后即将上演的节目。昨日,上海大剧院对外公布了大修后为期三个月的“开幕演出季”,演出阵容和质量都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恰逢威尔第、瓦格纳诞辰200周年,明年则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大剧院在开幕演出季中端出了向这三位大师致敬的三个系列。多位音乐剧明星演员也将再度回归大剧院舞台,以音乐剧中的经典唱段与大家见面。去年,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带来的多部精彩话剧让申城观众激动不已,“开幕演出季”中也将再度迎来他们的重磅剧目。
据悉,整个“开幕演出季”共包括20台53场演出,其中,5台21场演出,包括歌剧《阿蒂拉》、高清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剧GALA《人民之歌》、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系列演出以及国家话剧院带来的《大宅门》将于今天率先开票,观众可以前往黄陂北路300号(近南京西路,工商银行隔壁)上海大剧院临时票房购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