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悍记》资料图 |
莎翁早期喜剧作品《驯悍记》的部分经典片段,将被武汉汉剧院以折子戏的形式搬上汉剧舞台,剧本已创作完毕,即将开排。充满异域风情的伯爵贵妇,穿越到中国传统戏曲里,如何能让戏迷们买账?
据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武汉汉剧院就把日本剧作《曽根崎殉情》改编成汉剧,到日本演出,获得一些成功经验。武汉艺术研究中心汉剧艺术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方月仿认为,改编外国名著对于戏曲传承和推广而言,更是难得的机遇,“经典无国界,莎士比亚等世界名著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戏曲演绎外国名著经典,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戏曲推广意义重大。”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同剧种的美学特色以及观众的审美心俗等各种因素,改编过程并不容易。将名著文本搬上戏曲舞台的过程中,必然大量删减厚厚的原文本,以腾出空间展示戏曲独有的“唱念做打”,因为“没有唱念做打”,就不成其为戏曲,最多只能算“话剧加唱”。
本土化和戏曲化,是方月仿在改编过程中最看重的。在汉剧《驯悍记》中,他专门设计了媒婆这个原著中没有的角色。“增设这个角色,首先是因为媒婆是汉剧中十分有特色的角色,也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标识之一,戏迷们看起来感觉贴近,同时借媒婆一张巧嘴,也能从侧面刻画出其他角色的鲜明个性,对故事情节的推动有益。”
除了武汉汉剧院,其实早在2007年“八艺节”期间,武汉京剧院就将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名剧《贵妇还乡》改编成大型京剧。为使其中国化、戏曲化,编剧对原著做了重要改动。故事背景被安置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个小县城,结尾也改成贵妇放弃了复仇。昨日,作为主演的武汉京剧院院长刘薇,在回顾当时的创作经历时说,原创剧本缺乏,确实是个现实问题,改编自经典名著的剧本因起点较高,作品的存活率一般较高;另外,戏曲不能太单调,应多元化,应该有更多作品供观众选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