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艺演出的第六版《雷雨》。 本报记者 刘筝 王海冰 摄 |
“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周公馆的客厅内。四凤在滤药。鲁贵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额上冒着汗珠…… ”随着《雷雨》的上演,9月22日晚,“永远的曹禺——2013天津戏剧周”在天津人艺实验剧场拉开帷幕。
9月22日的实验剧场座无虚席,观众里既有话剧的忠实“粉丝”,更不乏来自海内外从事研究曹禺的戏剧专家学者。在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天津人艺的演员带领观众重温经典,感受《雷雨》的戏剧魅力。本次演出的是天津人艺第六版《雷雨》,导演方沉,复排导演丁小平,舞美设计朱张,主演张金元、温丽琴、罗军、徐淑珍、朱逸萱、王世文、庄映、张士东、刘曙光。作为天津人艺的“看家戏”之一,《雷雨》在长期演出之中能够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与曹禺先生作品的深刻与生动密不可分。导演丁小平对记者说:“曹禺先生的作品不是单单写个人命运、家庭或社会,而是一种人性的开发。所以我们一直在排《雷雨》,一直在寻求理解和表现方式,也总会有新的认识。”
本场演出周朴园的扮演者、天津人艺副院长张金元十分感慨:“对于每个话剧人来说,能够参与《雷雨》的演出是幸运的。天津人艺实验剧场成立后第一个剧目就是《雷雨》,那时我演大少爷周萍。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开始演天津人艺第七版周朴园,最初是C角。我们有句话叫不朽的《雷雨》,它到现在仍然不过时。《雷雨》具备特定的人物关系、多方面的人性碰撞,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大悲剧,能够启迪人生。”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田本相观看本剧后,对这一版本大为赞赏。他说:“这个版本的《雷雨》有独创有新意。表演体现了周朴园人性的复杂性,繁漪的结尾也很震撼。我觉得艺术处理、人物解释上应该是接近曹禺先生原意的。”
“永远的曹禺——2013天津戏剧周”由天津市戏剧家协会、曹禺故居纪念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联合举办。这也是今年本市开启的“纪念《雷雨》诞生八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戏剧周期间,天津人艺还将上演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日出》、《原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