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舞剧《花儿》之《汤瓶舞》 |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头活动,每年的嘉宾省文化周活动历来受到关注,今年推出的正是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宁夏文化周”。11月6日至11日,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带来一系列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包括两台大型舞台演出《花儿》、《九州花儿美》以及“远古的呼唤——宁夏岩画艺术特展”。
宁夏地处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有着悠久古老的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西夏王朝曾在此建都,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而作为中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宁夏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回族文化,拥有“花儿”和口弦曲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的“宁夏文化周”将集中展示宁夏的特色文化。
两台“花儿”
展示宁夏回族风情
此次“宁夏文化周”的两台大型演出都围绕“花儿”展开。“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花儿艺术已经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次,由宁夏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带来的两台剧目,分别以民族舞剧和大型舞蹈诗两种形式,展示了宁夏“花儿”的艺术魅力。
11月6日首先上演于文化广场的大型原创回族舞剧《花儿》是宁夏这几年着力打造的精品剧目。先后获得过“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2013年“五个一工程奖”。这台剧目邀请了国内最一流的主创阵容,由张继钢编导,赵季平作曲,青年舞蹈家谷亮亮领衔出演。
《花儿》将宁夏“花儿”、回族舞蹈和浪漫的爱情故事融为一体,塑造了回族歌手花儿、牧羊人羊哥、可爱的小羊等形象。贯穿全剧的花儿曲调,精致的回族服装,回族踏脚的粗犷感,背景屏幕上的宁夏风光,无一不是宁夏地方特色的展示。其中金色汤瓶片段的纯净、群羊欢舞的壮观、 “花儿”歌会的喧腾都给予观众深刻的西北风土民情印象。贯穿全剧的三段爱情双人舞风格朴实、韵律独特,令人难忘。
《花儿》问世8年来已上演了115场,并曾受邀赴上海世博会演出,此次是已经过第五次修改加工再度来沪。宁夏演艺集团总经理范晋国表示:“当年打造《花儿》就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突出宁夏的特点,就是要让宁夏的《花儿》走出西北,走向世界。”
此外,大型舞蹈诗《九州花儿美》是宁夏歌舞剧院今年重点打造的新剧。7月刚在宁夏人民会堂首演。该剧以回族青年哈维在天南地北寻觅五彩的花朵为线索,以歌舞形式,展现了九州各地不同的回族文化和风情。该剧将于11月8日在艺海剧院上演。
“贺兰山岩画”
走进中华艺术宫
在苍凉神秘的贺兰山下的贺兰口岩画遗址前,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博物馆“银川世界岩画馆”赫然在目,这也是国内唯一的岩画专题博物馆。作为北方岩画的代表,宁夏岩画分布较广,内容十分丰富,目前主要集中在黄河两岸的五个岩画区。由于在保护、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宁夏岩画在世界上影响深广,已成为宁夏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这当中,贺兰山岩画尤为数量巨大、制作精美、内涵丰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史、宗教史、风俗史无可替代的百科全书。历史上,贺兰山曾是北方游牧民族驻牧和狩猎的地方,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鹘、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留下来丰富的历史遗存。贺兰山岩画可谓集历史上许多民族艺术之大成,是民族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晶。尤其是贺兰口两侧的山体石壁上分布着大量的动物、人物、工具、天体、武器、放牧、争战等简单图形,是中国北方岩画中人面像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由于宁夏岩画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次“宁夏文化周”特别推出了由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举办的“远古的呼唤——宁夏岩画艺术特展”,11月6日至18日期间在中华艺术宫举行。
据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主任乔华介绍,此次展览共汇集了100件岩画精品,包括照片、岩画石实物、拓片三种展示形式。这些岩画内容以狩猎、人面像、动物和天体为主,包含了祭祀、射猎、交媾、放牧、巫术等活动,采用彩绘、划刻和敲凿等制作方法,生动展示了距今3000-10000年间中国宁夏地区先民生产和生活的画面,代表了中国岩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