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右)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饰演女管家玛尔切利娜 |
上个星期,张卓演出了五场歌剧,跨两个剧目,一个是国家大剧院的《费加罗的婚礼》 ,一个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今年参加精品剧目展演的《苏武》 。两部歌剧同时上演,并没有令她感到特别疲惫,“还好,两部歌剧在排练时的冲突并不大,因而排演都很顺利” 。虽然张卓这般轻描淡写,但这背后却是扎实基本功在支撑。
之前,张卓在上海演出过《费加罗的婚礼》出演过凯鲁比诺,但这一次国家大剧院版的却给了她另一个全新的角色——女管家玛尔切利娜。“导演分配我去唱玛尔切利娜,我心里也有点没底,这出歌剧要与中外演员一起合作,我没有唱过玛尔切利娜这个角色,我能行吗?他们对我有信心,那好吧,我就唱吧。每个角色都有个人的特点和需要付出的东西,通过演出不同的歌剧、塑造不同类型的角色,对演员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和提高。 ”
这一次国家大剧院版的《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出组合阵容十分强大,吸引了京城大批歌剧爱好者。著名演员张国立、邓婕、姜文都到现场观看演出。张卓形容这版《费加罗的婚礼》是一出原汁原味的歌剧。“不论是演唱还是演奏、指挥,这部戏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它比普契尼和威尔第的歌剧都要难得多。这是一部古典主义的作品,它的风格把握是极其苛刻的。对于线条的控制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像瓦格纳的风格是柱式的,有强烈的色彩,莫扎特则是水波式,不会辉煌到极致、冲突那么强烈。 ”
据说在莫扎特那个年代,只要国王在看一部戏时,打哈欠超过三次就表示这部戏失败了。国王看这部戏时,打哈欠没打过三次,所以这部戏留下来了。张卓说,光戏的部分他们就排了一个多月,可是他们发现一个多月对于莫扎特的歌剧、对于《费加罗的婚礼》来说还是太短了。
剧中很大部分的对话——宣叙调几乎没有删减,所以歌剧长达3个多小时。在整个过程中张卓很仔细地体会了莫扎特的音乐和《费加罗的婚礼》中喜剧的内容。在最初排戏时,张卓的手老在飞舞,因为她理解这么一个渴望自己嫁出去的女人,可能就是这样轻飘。但是导演告诉她,这样不对。玛尔切利娜是个高雅的女人,只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她心里有点不甘。只要苏珊娜一唱到“年龄” ,她就觉得心很疼。她不是个丑角。张卓谈到试妆第一天,化装师给她画了一些带年龄感的皱纹,可意大利的形象设计师把这些皱纹全都改掉了,并说,这个角色就是要漂亮,只需花白的头发显示出她的年纪就可以了。导演和形象设计的这些提示,给了张卓对于这出歌剧全新的思考。
演完《费加罗的婚礼》的第三天,张卓就得到保利剧院演出《苏武》 。她演的是一位有侠义之风的匈奴公主。张卓说,这位公主性情爽朗开阔,能歌善舞,能骑射,很活泼。她对苏武很敬重,一直帮助苏武。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戏。“我从十七八岁的少女演到少妇,在这过程中有心态和体态上的变化。第一幕是天不怕地不怕,第二幕有自己的见解立场,甚至与父亲在政治上有分歧她也坚持自己的主张。 ”
张卓从2011年开始登上歌剧舞台,是一个歌剧新人。第一部歌剧也是国家大剧院的剧目——普契尼的《贾尼·斯基基》 ,光这一年,张卓就参加了9部歌剧的演出。她最有名的唱段是《赵氏孤儿》中麦菽演唱的《摇篮曲》 。“ 《赵氏孤儿》的《摇篮曲》原先只是个很小的段落,经过不断地修改后,慢慢地把《摇篮曲》的音乐作为整个歌剧的主题动机。一到关键,深情动情时,这个主题音乐就会出现。我很高兴的是,很多观众在看完《赵氏孤儿》出剧场时,都会哼这首曲子。 ”张卓说道。
张卓可以说是在歌剧的路上刚刚起步,与其他著名的歌剧演员不同,她一不是出身“名门” ,不是五大音乐学院出身,毕业于西南大学,二没有出国留学或是演出经历,三不是以独唱演员出道。用她的话说,“歌剧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 。她是怎么得到导演们的青睐,得到登上舞台的机会呢?她把一切归之为心态。“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是无用功,还不如心无旁骛地把自己能做的工作做好。 ”
她回忆好几次自己的角色是怎么拿到:大家一起去考试,谁也不认识,也没有背景,每个人手里都拿到同一张歌谱,大家准备三五分钟,别人都唱不下来,她直接就能唱下来,并能够把情绪带到现场来。“首先识谱的能力给我带来了很多好运,这是技术上的积累。 ”
积累只有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却是默默的付出。
张卓是女中音,在歌剧院被分配到合唱团里唱二声部,一般人在这个岗位上,不是安于现状就是想办法逃离。张卓两者都不是,她就是老老实实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这样,每年的剧院的考核她都拿第一。而后来,她能拿到这么多的角色与她多年在合唱团二声部的训练有关。“二声部唱的都是没有旋律的,没有旋律的就特别考验耳力。我什么都不想,就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
于是,从合唱团里飞出这只歌剧的“夜莺” 。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