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烽火线》摒弃雷剧路线 |
搜狐娱乐讯 (马嫚丽/文 李楠/视频)38集抗战剧《穿越烽火线》正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热播。昨日,该剧导演钱晓鸿,剧本策划林黎胜,编剧吴楠、卞智弘在京举行研讨会,讲述《穿越烽火线》的台前幕后故事。
导演钱晓鸿表示,不同于以往“娱乐化、雷人”的抗战剧,《穿越烽火线》把儿童和抗战链接在一起,通过大人保护孩子免受战争荼毒和戕害的温馨故事,让观众反思战争,也让现在的孩子们真正懂得战争的残酷。
风格:走美剧路线 借鉴经典抗战影片
《穿越烽火线》讲述了在日寇对鲁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背景下,负伤的营长赵大鲁和保育院院长王维若带领5个女兵保护保育院孩子们转移过程中发生的惊险、曲折的故事。
卞智弘表示,这部电视剧和三部电影的风格很像,分别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美丽人生》以及《爱的摇篮》。剧组也想通过这部戏给大家带来反思,“今天做抗战剧不是为了找角度而找角度,而是抗战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本来有很好的生活,被战争打碎了,不得不去反抗,是为了保护生活,民族性格得到了新生。”
吴楠也称,该剧的整体风格上是公路片,是线性发展的,走一段,发生一些故事,再走一段,再发生一些故事。而且节奏上也更像美剧,“每个矛盾结上打死结,和《越狱》是一个思路,每关都是进入绝境,再看死扣怎么解开。”
摒弃雷剧路线 让孩子懂得战争残酷
和一般抗战剧不同,《穿越烽火线》将保护孩子们的安危和健康成长作为主线,重点内容是抗战背景下如何保护这群孩子。而导演钱晓鸿也表示,这样的角度更能打动人,并非简单的娱乐化的斗争。而且该剧一开始就没往雷剧思路上想。
卞智弘则希望大家能正视抗日战争,“不能因为过度娱乐化就不看这场战争了,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再挖掘了,这是对民族损失惨重的战争,要么消费要么不闻不问的态度非常可怕,必须认真看这场战争,看能挖掘出什么东西。”
除了抗战主题,《穿越烽火线》还关注了孩子的教育问题。钱晓鸿表示,剧组中,最小的孩子3岁,最大的孩子12岁,他们不仅在剧中相互帮助,学会担当,在戏外,他们也都成长了不少。而且和《闪闪的红星》这类儿童抗战题材电视剧不同的是,《穿越烽火线》从来没让孩子拿枪、杀人,甚至让孩子面对面看见死亡都是小心地设计。林黎胜则称,不应该让小孩参战,“战争应该让女人和小孩走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