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亚(左一)在辅导舞剧《马可-波罗》演员表演 |
原创舞剧《太极传奇》剧照 |
王菡:您导演的原创舞剧《太极传奇》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太极是这部舞剧体现的核心,您是如何将太极精神及文化体现在该剧中的?
陈维亚:将太极精神与文化融入舞剧中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通过两小时的舞剧将博大精深的中华太极精神概念呈现在舞台上?还是通过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矛盾冲突的化解,以此来艺术地、形象地传达太极所具有的独特的和谐精神理念?我们认为,前一种方法难度太大;后一种方法符合艺术创作的实质,即“写人” 。在对太极理念深入理解的同时,创作人员多次深入河南焦作太极拳之乡陈家沟体验生活,以及向太极拳师学习太极拳。最终,我和我的创作团队认定走以太极的独特质感,以人性情感的碰撞、蜕变与发展,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怀,从而传递和谐太极的至高理念。
这样的选择并不意味减弱弘扬太极精神,相反,我们将“精神”实践为具体的形象。通过舞剧的独特形象与表现形式,使观众跟随我们一道经历剧中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动人情感历程。从而,最终体会到太极高深的精神境界与文化。无论再宏大的主题,在艺术创作中都离不开生命的写照与人文的关怀,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反映人们精神需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形态。“用宏观指引微观,用微观体现宏观” ,这是艺术家的至高追求。
王菡:您是如何将戏剧的矛盾冲突以人物情感发展作为主线,最终以人文关怀体现太极抽象的哲学思想?
陈维亚:该剧取自河南焦作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真实传奇经历,以400年来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普及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太极拳掌门人陈云天与武状元蒋龙飞之妹叠彩的生死之恋,并以陈、蒋两大家族经历爱恨生死的洗礼为主线。在创作中,我们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希望给观众呈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鲜活的人物性格、感人的人物故事,领悟和谐太极之境界。舞剧试图用人性关怀传递太极阴阳和谐文化的智慧与活力,通过人物情感矛盾冲突,折射太极深奥的哲学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王菡:在创作中,您如何将各类艺术形式集合、交融?
陈维亚:您提出的问题,与创作人员对剧目整体把握的水准有关。要想创作一部艺术精品,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须能够把握与控制作品的整体艺术走向与定位,以及您所选择的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交融。
舞剧创作除了主干清晰外,同时还得根深叶茂。参天大树少不了茂盛的枝叶衬托。这样做一方面丰富了剧情的发展,强化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为矛盾冲突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同时,增强舞剧的欣赏性,纵观世界舞剧创作的发展规律都是如此。我们在创作中也是遵循了这样的艺术规律。在舞剧《太极传奇》的创作中,我们在着力表现男女主人公以及两大家族的爱恨情仇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为强化与丰富剧情而设置一些表演性的段落。如:第四幕的生死决斗之前,我们设置了河南盘鼓舞,女子和男子的仪式舞蹈场面,以及若干段武术展示的场面。这些段落既展示了河南民间舞蹈以及武术的魅力,也有效地增强了比武前的气氛营造,为最后的决斗做好了铺垫。场面性、表演性舞蹈是戏剧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舞剧的结构需要。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只要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符合剧情发展、能够帮助剧情高潮的推进,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王菡:在您30年的舞蹈、舞剧创作中,您还指导并创作了几十部大型晚会、运动会开闭幕式。作为一名编导,您认为在创作不同风格的舞剧作品时,如何避免“舞剧晚会化”现象?
陈维亚:“舞剧晚会化”现象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艺创作需要大型晚会、电视晚会、广场演出等等。我们辩证地看,参与大型晚会的创作是一种有益的实践。经历不同形式的创作后,开阔了编导视野,开拓了创作思路、丰富了创作手段。但是,我们要警惕“舞剧晚会化”的问题。目前,有一些舞台剧的创作或多或少地都会看到不根据人物剧情的切实需要、过度的运用科技手段、过分的强调舞美展示、刻意地炫耀服饰,给人以“晚会化”痕迹。这需要我们创作者自觉、自省。
在舞剧《太极传奇》的创作中,只要不符合人物形象塑造和剧情发展,再好的创意也不要。而在该舞剧结尾时,为了表现天地和谐的太极奇观,我们将舞台后区天幕打开,镜框式舞台豁然变得天地开阔,在极深远的空间中,腾飞起许多太极舞者。这种形式不属于固有的舞剧表现形式。而是结合了现代科技以及空中特技手段。但是,在全剧发展到此时,运用这种特殊手段,能够将情绪和意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不失为点睛之笔。
王菡:您怎么看待中国舞剧这几十年的发展?
陈维亚:中国舞剧创作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这是中国舞剧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的发展期。如《小刀会》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等,都是有很清晰的戏剧结构、严谨的组构方式,是严格按照戏剧的发展模式创作的。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舞剧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交响式舞剧、现代舞剧、舞蹈诗等新的舞剧形式。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体现出中国舞剧编导开始力图突破古典式的舞剧创作结构,从而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舞剧作品,中国舞剧编导进入成熟期。步入新世纪至今,舞剧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在继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过程中,对传统舞剧模式有了新的思考,这一时期我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时期,如《闪闪红星》 《妈勒访天边》 《野斑马》 《徽班》 《大梦敦煌》 《周璇》等。看似有回归古典舞剧的创作趋势,但又借鉴了很多新的艺术手法以及多种媒体的融入。这一时期舞剧情节脉络线清晰,剧情更加虚实结合,既有诗的意境,也有情的震撼,还有综合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王菡:中国舞剧创作目前您认为存在哪些不尽如人亦或需要提高的地方?
陈维亚:中国舞剧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有些地方不具备舞剧创作的土壤,或者题材选定并不一定适合舞剧表现,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艺术规律及市场需求做好宏观把握;要从舞剧本体考虑创作,按照舞剧创作的规律,保持严谨的态度,真正做到高质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要坚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灵魂,是艺术生命之源。如果一部作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应有的艺术生命力。只要做好这三个方面,我相信不久的未剧来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精品目。
之前我已提到,中国舞剧数量繁多,但是,在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有雷同的现象,甚至粗制滥造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就出现了舞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与此同时,剧目创作、制作演出、市场运营、社会支持、国际推广等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因此还无法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王菡:在您30年的创作中,哪部舞剧作品是您认为最满意的?为什么?
陈维亚:相比而言, 《大梦敦煌》从创作到运营是较好的一部舞剧,从首演至今十年有余,已经上演1100余场,取得了艺术、经济效益双丰收。至于人物塑造,《晴天恨海圆明园》中总管大太监的人物形象,是至今为止我所创作的舞剧人物中个性最鲜明的一个。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