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3个月的第五届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于近日落下帷幕。在88天的时间里,本届歌剧节为观众奉献了12台33场演出、近300场歌剧主题活动, 60余位国内外重量级艺术家闪亮登台,近20万观众亲身感受了歌剧艺术的魅力。歌剧节期间,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 《西施》 《钓鱼城》等表现抢眼。
对于歌剧,中国人有太多的理由对之寄予厚望。在本届歌剧节的歌剧论坛上,国际同行评价:“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惊喜。 ”近些年,中国在歌剧院投资建设、原创歌剧制作和歌剧活动上的活跃等在事实上不断证明了这一点。
走自己的独特歌剧道路
“国家大剧院不仅对西洋歌剧的引进、制作和打造新型歌剧作出了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给中国歌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持续发展动力。使中国歌剧走向世界、到世界中心舞台去上演,这是中国歌剧人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授蒋一民说。
中国歌剧的成长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有直接的联系。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歌剧是1921年由黎锦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儿》 ,但直至1945年新歌剧《白毛女》出现,中国才有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运用西洋样式、融合本土特色的民族歌剧。随后诞生的《洪湖赤卫队》 《江姐》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歌剧,更给中国歌剧奠定了一个融合中西的基本传统。
几百年的戏曲传统,给中国歌剧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当“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被“以音乐演故事”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冲击,中国歌剧该以何种面貌出现,也成为中国歌剧界长期追问的一个话题。自从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之日起,其在法国、德国、俄罗斯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相比于这些国家在语言上的字母发声共性,汉语四声发音注定中国歌剧从一开始就要走一条自己的独特道路,那就是民族歌剧或中国歌剧的道路。
“中国歌剧”升华“民族歌剧”
上世纪50年代末创作歌剧《洪湖赤卫队》时,基本没有什么乐队配器,就连懂和声的人也不多。开始时很多歌曲有二声部的重唱,有横向的曲调,但往往只有歌曲本身,没有纵向的对位,和声基本没有,乐器是大齐奏,合唱是大齐唱。但随着后来有了民族管弦乐混合和管弦乐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写作思维,给中国歌剧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成功,主要是音乐的成功。它的音乐来自于民间和戏曲音乐,却又高于民间与戏曲音乐,在时代化、个性化上做得很好。 ”湖北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罗怡林告诉记者,“中国歌剧是什么样子的”至今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应该坚守中国的民族歌剧这个概念不动摇,坚持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国际化、时代化、个性化。 ”
“我们要创作中国的歌剧,但我们不要叫中国民族歌剧,不要把这个概念弄得太小。我们吸收民族音乐的元素,保证民族的风格,倒不是限定哪个地域,而是要有一个大概念的民族风格,把地域拉开了,这样的话可能对于中国歌剧将来走出去有帮助,也可以解放我们在四声问题上的思维,从而在创作上有一点新的推进。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说。
一些中国艺术家跟国外合作的剧目恰恰给中国歌剧打开了另一片视野。据介绍,这些探索不仅限于不用美声,而是把美声、民族、通俗唱法都糅合起来,比如《茶》 《秦始皇》等,在创作上融进了中国的元素,又运用了西方歌剧的创作方式。“这种多元态度,能不能发展成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能走向世界的模式呢?我觉得是可以探索的。 ”邓一江说。
100年压缩的400年机遇
在四声问题上,许多歌剧作曲家做了大量的努力,但中国歌剧的宣叙调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用西方语言入调的方式演唱宣叙调难免拗口。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上,这一问题始终成为业界专家的热议焦点。
一个新的情况是,现在不少西方的歌剧已逐渐脱离调性,在创作上追求无调性,而中国歌剧该怎么办呢?是像以前那样走19世纪的经典模式,还是紧跟现在的国际潮流?西方歌剧400年的发展历史,似乎骤然压缩到中国歌剧100年不到的实践中。
现在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有一个时髦风尚,就是写洋歌剧,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同时在走传统还是现代的问题上,又生出了很多枝节,显得不明确、不明朗。蒋一民说:“我在欧洲生活了20多年,据我了解直到现在,现代派歌剧在欧洲的剧场里也没有很多市场,但是我们现在很困惑,我们的学生一直就想着怎么能赶潮流、追时髦。传统与现代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无疑也是中国歌剧在本土化和国际化之外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因为歌剧也要面向市场、面对观众。 ”他认为,打动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本届歌剧节期间,国家大剧院举办了“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百场歌剧系列活动进校园” 、“歌剧节主题观摩” 、“歌剧兴趣培养基地” 、 “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 、歌剧爱好者沙龙等近300场歌剧主题活动,对歌剧艺术普及可谓不遗余力。邓一江表示,经典是一定要做的,要把西方的优秀歌剧介绍给观众,让他们了解歌剧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鉴赏力,但也不能回避一些新的趋势。他说:“相比于西方,中国是一个歌剧的空白,必将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希望能够发展出一种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中国歌剧来。 ”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