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狂胜,没什么可争议的,也没什么可欣喜 |
搜狐娱乐讯(文/逆规则)《寒战》狂胜,没什么可争议的,也没什么可欣喜。香港电影金像奖似乎要把它当作又一部《无间道》,以救世主的姿态带领港片走出泥潭。《无间道》溅起的美丽泡沫,已然幻灭,一部比其还不济的电影,没理由撑起更多希望。提名单子惨不忍睹,一部电影独领风骚却激不起争议,是一场颁奖礼所能遭遇的最糟情形,奖项正确的背后是港片降至冰点的寒意。
三十而立那一届,纯港制造《打擂台》捧得大奖,那部电影主打怀旧,演员是老演员、格调是旧格调、趣味是陈旧的,它在票房和质量上都难以令人满意,褒奖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鼓励纯港产品。过了两个年头,港片毫无恢复生气的迹象。三十左右就暮色苍茫,港片陷入低谷及至濒死,“复兴”或“拯救”的口号常被提及,这种所谓的正面能量,其实是在反面不断地敲打着一个调子:港片不行了,或者,它已经死了。于是,金像奖成了它的清明节,每年的热闹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祭祀,用的还是一堆烂祭品。
最佳电影的五个提名中,《消失的子弹》是内地背景,《逆战》里没有多少香港景色。再有,它们非常平庸。对于越来越在乎纯港身份的金像奖,这有点讽刺。聪明的彭浩翔,左手忙乱地炮制合拍片,在内地杂志写着情感专栏,右手不忘香港制造,并高举口号——保卫港片。问题是,《低俗喜剧》除了低劣的荤段子,实在没有多少多余的价值。郑保瑞加入“银河帮”后,洗尽一身戾气,彻底进入主流,《车手》只是份简单的快餐,有些场面可看,没什么味可回。剩下就是《寒战》了,拍得还算漂亮,身份也是纯正港货。一股脑把荣誉给它,恰如影片声势浩大却动机微弱,《寒战》这块遮羞布,根本遮不住港片和金像奖的惨况。
金像奖在港片盛世中诞生,或许一开始就注定了步向衰落的命运。于内地人、甚至于港人和港区电影从业者,金像奖定格的港片印象,是镀了金的黄金年代。它定义的港片味道,是那个盛世的味道。一种味道,不会彻底消失,在这个意义上,港片不会死掉。变化很正常,港片、港味总会变,它们以新的形态,存在于现在以及未来的华语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来看全球最受瞩目的奥斯卡,它上面的美国电影,一直在变,如今的电影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港片变得太快,从盛世陡然跌落谷底,不是慢慢潜移,而是咔嚓一下,似乎就全变了。内地市场崛起,一度拯救了港片,同时也在谋杀港片。吴思远先生说,愿神保佑香港电影。而电影的神,就是市场,现在已不存在支撑大量纯港电影的市场,香港本埠失守,东南亚市场也没了。华语电影的最大生存地——内地,只接受少量的纯港电影。
市场没了,那些过大的愿景,多是不切实际的笑谈。于金像奖,再喊口号,再强颜欢笑,再煽情励志,也没什么效果,颁奖礼可不是励志片。什么兴奋剂都没疗效,只有一种药物有效,那就是多几部上得了台面的电影。如果继续太在乎港片身份,上得了台面的电影,怕是多不起来了。明年的颁奖礼可能好看,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杜琪峰的《毒战》和《盲探》、陈可辛《中国合伙人》、许鞍华新片、徐克新片等。但这里面,内地故事居多,纯港制造依然很少,港味还在,不过,打了折扣,或变了样子。
港片不会死,港味也不会完全消失。如果我们常说的港片和港味,仅限于金像奖描画的那年代的港片和那种港味,港片已经死了。有事烧纸,请在来年颁奖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