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新任指挥斯蒂芬-迪尼弗 |
4月5日,成立近70年的德国古典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即将来到广州。作为德奥乐派的音乐使者,在成立之后的几十年间,乐团在卡尔-波姆、费伦茨-弗里克赛、威廉-富特文格勒、罗杰-诺林顿等大牌指挥的带领下,将古乐演奏方式与现代交响乐团完美结合,修炼成独特的“斯图加特之声”。本次乐团将在新任指挥斯蒂芬-迪尼弗的带领之下,送给广州乐迷一场原汁原味的古典盛宴。而斯蒂芬-迪尼弗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邮件专访。
“每首曲子都有色彩和深意”
广州日报:中国的乐迷对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并不熟悉,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斯蒂芬: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乐团,活跃、精湛、色彩鲜明。我最欣赏的是乐团的每一个乐手都非常专注细节,致力于为不同的风格寻找最适合的音色。他们很友好,乐感一流。
广州日报:贵团以“斯图加特之声”闻名于世,您心目中的“斯图加特之声”又是怎样的?
斯蒂芬:外界所说的“斯图加特之声”是指我的上一任指挥诺灵顿爵士的“不揉弦”演绎风格。而我会更着重于乐团的平衡性,让音乐更为通透和鲜明。为了增进音乐的色彩,我会让我的乐手加进揉弦。我希望你们现在能称之为“新斯图加特之声”。
广州日报:这次音乐会,您选择了德国与法国音乐家的作品,在指挥时各会有什么侧重?
斯蒂芬:我很高兴能给中国的乐迷带来一些比较罕见的作品,比如普朗克的《母鹿》组曲,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芭蕾舞剧组曲,很适合用来表现德系乐团的音质和深度。还有一首世界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他是个法国作曲家,但深受贝多芬的影响。
广州日报:您对“德彪西风格”的音乐十分欣赏,这次音乐会上会着力于体现这种风格吗?
斯蒂芬:不仅仅是德彪西,我在面对每一首作品时,都会尽力去寻找同时具备“色彩”和“深意”的音质。我希望我的音乐是一个整体的感观享受,而不仅仅在于听觉!
音乐现状“改变很重要”
广州日报:贵团被称作“德国音乐使者”,如果让您向中国乐团介绍推广经验,您会有什么建议?
斯蒂芬:无论到哪里,无论对谁演出,我都会尽一切可能去传递我的热情。我不会停止!我会调动年轻人,邀请他们来看我们在斯图加特的彩排。(通常在讲英语的国家)我会在演出之前问候观众,告诉他们我们将要演出什么作品,还有我为什么喜欢它们。我们处在一个沟通的时代,你必须尽可能分享多一些。
广州日报:现在不少欧洲的新晋乐团喜欢对传统曲目进行改编,有些乐迷叫好,有些乐迷反感,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斯蒂芬:这问题很简单,如果我们不寻找新的曲目,我们就会失去新的观众。所以我们希望能演奏越来越多的新音乐和一些比较小众的音乐,这样能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而不是永远都重复那几部经典大师作品。显然这要植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也就是说,观众是必须被尊重的,人们其实可以接受更丰富多样的曲目,而不是单一种思维!
广州日报:像您这样愿意与当代音乐进行合作的指挥家以及乐团越来越多了,这有何意义?
斯蒂芬:就像我之前的回答一样,这是很重要的。幸好我也碰巧很热爱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詹姆斯·麦克米兰,和之前我们在斯图加特演奏过其作品的马格努斯·林伯格。
活动时间:
4月5日19时30分
活动地点:
广州大剧院
参与方式:
请希望参加此次活动的读者在4月3日前,发送报名邮件至gzrbylb@126.com,在邮件中写清楚姓名、电话联系方式,并用140字以内的短文说出想参加此次活动的理由。本报将选出50名读者(如有同伴请在邮件中注明)参与此次活动。本报将电话通知成功抢票的读者。
领票方式:
接到电话通知已成功抢票的读者,请于4月3日19时30分,带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无效)在广州大剧院按照通知的地点找本报工作人员取票,逾时不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