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陈国富的电影资本论 |
商业周刊讯 监制+导演模式激活了华谊兄弟的生产关系,解放了导演们的生产力,博纳和万达等影视公司均想如此复制,金牌监制陈国富已被电影生产流水线绑架,停不下来了。
监制这事儿就像和魔鬼交易
邓丽君躲在后台抽泣
第一次上电视演出,却紧张得忘歌词了,还被剧场经理嘲笑,15岁的邓丽君简直要崩溃了。化妆师很安静。旁边一个抽烟的女人安慰她,看了她的掌纹,说,“你是老祖宗赏饭吃,将来你不仅会红遍中国,还会红遍东南亚。”这时候,剧场经理又匆匆走进来,说节目不够,演出还剩30秒,让邓丽君上场唱半首歌。
又惊又喜,邓丽君冲出化妆间,奔向舞台。镜头虽然没展现舞台上的她,但从后台能看到投射的璀璨灯光,听到台下观众的欢呼生。
这短暂而情绪起伏的五分钟,来自昔日岁月的惊鸿一瞥,是陈国富拍的35毫米短片《初登场》。2011年,受台湾金马影展《10+10》联合制作计划邀请,陈国富拍了这部暗含个人况味的私电影。为了还原1960年代的化妆间,他还自掏腰包投资百万元。
有怀旧,有初涉人世感,有好友陈玉勋导演客串,陈国富用短片写了献给一代人的情书。他今年54岁,是最早北上掘金的港台电影人,先后监制18部影片,累计40亿元票房;担任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总监制7年,业绩显赫;自《天下无贼》起,跟冯小刚合作至今,包括以其成名作《证婚启示》为灵感的《非诚勿扰I、II》、《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今年底将上映的《1942》;提携了高群书、乌尔善、冯德伦等新导演;今年同时有《画皮2》、《太极1、2》等四部监制作品面世。
但陈国富感到疲倦了。“金牌监制”的成就背后有煎熬,超级商业大片的上亿票房带来了焦灼。处于艺术与商业两股力量汇集的电影工业交叉点上,陈国富游刃有余,又消耗过度。他穿针引线,用“监制+导演”模式激活了华谊的生产无关系,解放了导演们的生产力,但他自己却被电影生产流水线绑架了。透支感越来越严重。他想停下来了。
不幸的是,他停不下来。电影的商业机器在残酷运转,他身不由己。监制这事儿就像浮士德和魔鬼墨菲托签的交易,已经把自己想当导演的灵魂抵押了。他内心深处有个黑洞:“我不光是一个职业制片人,如果有一天我没有创作的灵感,其他这些对我都没有意义。”
五分钟的《初登场》,陈国富让自己喘了一口气。“五分钟是一个创作上的挑战。你只能说最神秘的事情,往你自己内心去挖掘……邓丽君人生短暂,并且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但是她又总结了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过程。她好不容易上了电视,但是她却当场忘词……”
这五分钟,是陈国富从影30年的浓缩,对1980年代台湾新浪潮的怀念,对自己闯荡大陆7年的叹息。“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很容易没有自信,很容易受到挫折,很容易感觉这个世界对我们是有敌意的。但是我想告诉她,一切都没有问题,你有非常灿烂美好的未来。”
这个青春期的少女,是陈国富对电影和自己的隐喻。站在后台望向舞台,这一刻,他意气风发,又充满忧伤。
类似3D大片《阿凡达》,《太极1:从零开始》也被看成了热血青年反抗强拆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中叶,小农经济对抗蒸汽时代,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率村民抵御清兵及威猛机械怪兽“特洛伊1号”。大都场面像iPad游戏:《切水果》、《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
如此搞怪的功夫电影,二部斥资2.2亿元,是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争议最大的项目。连陈国富自己都觉得“太疯狂”。男主角不是功夫巨星李连杰,而是个没有表演经验的武术冠军,导演冯德伦只有小成本电影的拍摄经验。但陈国富坚持做大片。在华谊最后一次立项会上,他说,“怕什么,我陪你们赌,责任我来担”。
他后来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我现在已经回想不起来拍这部戏的过程中我到底清不清醒。从做这个项目开始,同行都是用担心和同情、害怕的眼光看我,觉得这个东西会完蛋。”在今年夏天的发布会上,他撂下狠话:“从来没有人在‘十一’档战胜过我。”9月27日,《太极1》全国上映,票房过亿,成为2012国庆档票房冠军。10月25日,《太极1》票房逼近1.5亿,华谊又趁热打铁推出《太极2:英雄崛起》IMAX版,并在11月初发行2D、3D版本。
陈国富还说,《太极3》马上会启动,所有在第一集没挣到的钱,都会从第三集里挣回来。10月19日,华谊发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71.72%,但净利润下滑25.67%,仅2876万元。其中《画皮2》、《太极1》分别贡献了5260.55万元和2225.33万元的投资收入。
“陈国富效应”熠熠发光
转折点发生在2005年底。在冯小刚的建议下,王中军、王中磊邀请陈国富担任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总监制。当时华谊正处于困顿之中,其商业模式最大的风险是对冯小刚的单一依赖。而陈国富当过导演,又在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做了6年亚洲区制作总监(其间参与了《功夫》、《大腕》、《卧虎藏龙》等的开发与监督,并监制《20、30、40》、《天地英雄》、《可可西里》等),懂得电影的艺术制作规律和商品生产流程,是能打通产业任督两脉的人。
“大陆电影开始有监制制度,是从陈国富起的头”,冯小刚说。陈国富把自己称为“中国式监制”或“内地式监制”,以区别于好莱坞的总监制,像《乱世佳人》的传奇监制大卫-塞尔兹尼克,要管电影拍摄的大小事务。他对华谊最重要的价值是判断力。《集结号》是关于普通士兵的战争片,票房近2.6亿;《风声》作为首部华语谍战大片,票房2.3亿;徐克导演的大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票房2.9亿……
神奇的慧眼识金和点石成金能力。套用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陈国富的专业判断关系到一个项目的生死。周迅、陈坤出演《画皮2》的绑定条款是:“由陈国富出任监制。”当乌尔善听陈国富说,他没有精力监制《画皮2》时,霎时冒了一头冷汗。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总裁王中磊说:“陈国富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勇气和判断:当我做出一项决断要有人鼓励我执行它;当我有勇气做一件事,又需要足够信任的伙伴来帮我判断。”
作为港台北上的电影人,陈国富与徐克、吴宇森、陈可辛等不同。“徐克、吴宇森也做监制,但更像是老派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陈国富是在一家上市公司的平台上做事。”陆川工作宣传总监王丹说,“像华谊这种要规模化发展的影视企业,会特别需要陈国富这样的人才”。
几年来,他从港台引入优秀电影人才,搭建了华谊兄弟电影板块从制作、发行到营销链条的各个环节。有了“陈国富监制”,这个电影品质和商业价值的保证,2011年,华谊发布“H计划”(英文单次“希望”首字母),将与两岸三地知名导演、青年导演合作,并把电影产量从每年一部大片跃升至每年8-10部电影。王中磊说,“在监制护航下,华谊在立项的判断和执行上已经接近成熟了。”换句话说,陈国富更被深度绑架了。
其他影视公司愈加感受到被丛林猛兽追赶的恐慌,并深切意识到陈国富对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影视企业的价值。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2002年至2012年华谊票房过亿的影片数量,占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总量的19%,仅次于国有背景而位居第一的中影集团。
没有一部好电影在制作时其乐融融
竞争对手伺机而动。2009年,博纳影业老板于冬和陈可辛、黄建新联合创办人人电影公司,声称每年投拍15部电影。但该公司仅出品一部《十月围城》,就成了明日黄花。2012年,博纳接纳默多克入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博纳影业制片部总监郑叶说,“集团上下都希望,以引入好莱坞标准的制片工业流程……不走全产业链路线,维罗只能被其他巨头吃掉!”
今年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的万达集团,以每年投资10部影片的速度杀入制片业。在决定做上游之后,万达传言最想挖到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张艺谋,另一个就是陈国富。“我们对监制的价值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用一个人能给你带来多少票房;另一种是,当你想做成一件事情时,你有几个人选?”《画皮2》执行制片人陶昆对挖角事件如此反应。
陶昆还说,“开发一部电影的过程,就像是一艘在茫茫大海上寻找油田的船。过程中充满凶险,不是有钱就能搞定那么简单。”
“监制,你骨子里头是不是有一种特叛逆的东西?”今年9月的一个晚上,在北京望京的一个烧烤摊,陶昆问陈国富。周围停着福特GT、雪佛兰V8等跑车,这里是“SCC超跑俱乐部”飙车少年们经常聚会的地点,很多电影人也经常现身。陈国富和几名幕后成员,在烧烤摊上聊到深夜。他回答说,“也不是那么叛逆,我只是老对别人下的结论持有怀疑。”
以前陈国富对陶昆说过一句话,“没有一部好的电影在制作过程中是其乐融融的,一定是痛苦重重、煎熬不已、斗争不断的,只求最后会出来一个好东西。”陶昆当时在别的公司,心想,“真严厉啊,他是在说我们拍戏的气氛太轻松”。
那天晚上,他们讨论了任正非的“狼性文化”,还说起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立场”理论。这几个雄心勃勃的电影人认为,一个产业要不断往前走,是基于他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机制……结论是,在中小成本的电影中创新,确立工艺流程,把相关经验用到大制作的商业片中。
见证了台湾电影从辉煌走向式微的全过程,陈国富总结为一道选择题:“是会计师在拍电影,还是创作人在拍电影?”他提醒道,“如果你迷信所谓的游戏规则,结果就是会计师在拍电影。那你可以看到尽头了,没有意外的结果,观众没有惊喜,票房也不会有惊喜。”同样,陈国富和华谊的模式是不可复制的。“监制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要看经验,但更要看每一部作品的即兴力量和创造发挥。如果把这种模式套用成公式那就算走到头了。”
如果说没在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没在黑暗中孤独过的人也许很难真正理解电影。陈国富是电影圈的异类,少交际,不喝酒,习惯待在暗处。他小时候喜欢躲在家中的壁柜里玩,后来喜欢观众进到电影院里大气不能喘的感觉。 “很多同行把自己当业内人士、当专业人士、装成很理解电影生态的人,但我经常把自己当普通观众,看什么会打动我,会吸引我的注意,看你制作出来的产品跟我有没有关系”,他顿了顿说,“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影迷。”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