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观众被质疑表演痕迹过重。 |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3月13日报道 “现场编导也太厉害了,总能在2秒钟内,从500名观众中找到那些被陶醉的观众,无论是闭着眼睛听的,哭得泪人儿似的,还是激动得欢呼雀跃的。”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开播以来,镜头感出色的“观众”一直被疑是托儿,上周五甚至还有微博网友将某激动“观众”的形象截屏,对比贴出了他曾在湖南卫视独播剧《丑女无敌》中演林无敌父亲的画面,质疑因此鼎沸。节目总导演洪涛随后转发这一微博并再次否认请托,“至少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他的职业是演员,即使是,我负责任地说,绝不是节目组请的。”
“狗血观众”由来已久
正在某综艺节目做导播助理的小李对于“职业观众”的存在很坦然,他告诉记者,一般节目都需要通过“群头”征召一些现场观众,录制一场节目的劳务费约50元。“但我们也需要一些表现欲和表现力更强的‘观众’,劳务费也多一些。不是要让他们表演,而是他们更容易被打动,现场导演也会多给他们一些镜头,这样剪辑出来的效果好。”难怪《我是歌手》观众的招募要求上有一条 “你是否曾经为一首歌流过泪”。小李补充说:“这样的观众,行内叫‘狗血观众’,他们的作用是提醒看电视的中年大妈们,到了感动的时候了,到了鼓掌的时候了。虽然手法很老套,但我们仔细比对过收视数据,‘狗血观众’的出现有助于提升收视率。”
要善用技巧合理煽情
用“狗血观众”确是传统电视制作的一个环节。但由于众多综艺节目长期不加节制地使用,“狗血观众”就会渐渐无处遁形。这就好像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另一个杀手锏“选手故事”,由于过于泛滥和煽情,也让观众多少有点麻木。
试想,如果一部电影,不断高潮迭起,不断用大型交响乐烘托人物内心炙热情感,大多观众很快会麻木,最终很难引起情感共鸣。同样,电视综艺节目并非不能用 “狗血观众”来提示,也可适当通过真情故事让观众记住选手。但切勿频繁,尤其是在观众越发精明和挑剔的今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