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未在光明世界中展现的故事。 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南北强强联手,用心讲述残疾人的快乐、忧伤、爱情、欲望、野心、狂想、颓唐,打破了普通人对残疾人认知的情感牢笼,由此引发观众对于健全人生的深刻反思。毕飞宇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推拿》首次搬上了戏剧舞台,细微而彻底地展示盲人按摩师的独特生活。
3月5日,作家毕飞宇前往上海万航渡路某摄影工作室拍摄宣传剧照,此行来沪主要目的是办理签证事宜,他不久后要前往意大利,受邀参与一个威尼斯写作计划。 制作人王一楠回忆,在2009年就看了这部小说,被毕飞宇笔下的黑暗又光明的世界打动,在评论家程永新的牵线下认识了毕飞宇,两人见面谈得投机,毕飞宇豪情万丈地以 “0元版税”授权话剧艺术中心排演这部小说, 2011年, 《推拿》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毕飞宇开玩笑: “本以为舞台戏剧人比作家还要清苦,我抱着 ‘扶贫’心态,当时就答应0元版税授权了。”抱着轻松心态,毕飞宇称自己授权之后就任由编剧导演发挥了,他强调要给予舞台再度创作充分自由。 “我不认为砍掉我一半人物,就不是 《推拿》了,我会充分尊重编剧的二度创作。”
毕飞宇愉快地回忆起第一次被话剧舞台震撼,是欣赏焦晃主演的《正红旗下》。他说,自己纳闷舞台艺术如何表现老舍投湖而死,没有想到舞台机关转动,主角走到湖里去了。谢幕之时,演员在舞台上旁若无人的拥抱和哭泣,庆祝演出成功,给台下的毕飞宇很大震动。“当时我想,有一天要把自己的作品,也搬上舞台。这次得偿所愿了。”毕飞宇并不满足于小说被搬上舞台,他憧憬着直接写舞台剧的剧本,挑战自己的艺术创作。毕飞宇自谦道,自己不擅长写人物对白,他成功的作品以描写和叙述为主,而戏剧的事件推进、人物渲染都是需要倚靠独白,如果有朝一日能创作出成功的剧本,也能弥补小说对白薄弱的这一软肋。毕飞宇还规划了自己的舞台梦,在60岁以前创作两个剧本,一台话剧,一台京剧,他的代表作 《青衣》就和中国戏曲有关。 “现在的京剧是演给现代人看的,不必要用三十年代的规则来苛求,我觉得也可以用现代语汇,也能散文化处理。”据悉,在排演过程中,制作人要求演员前往盲童学校感受盲人生活,还要求演员掌握推拿要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