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届奥斯卡颁奖在即,各大奖项硝烟弥漫,公关鏖战陷入焦灼。不过,相对于往届奥斯卡总有那么几部激动人心的奇作出现,本届奥斯卡却显得特别乱,非常冷——法国默片《艺术家》一路高歌猛进,让本就不争气的美国本土剧情片陷入失语状态,一干大师准大师联袂堵截,也刹不住《艺术家》从磕碜的最佳影片九强中笑到最后。影帝影后纷纷陷入三足鼎立之死局:你说乔治-克鲁尼将被扶正,但窝里斗的布拉德-皮特业已打算与之血战到底,更别说外来和尚让-杜雅尔丹如今的嚣张气势;你说维拉-戴维斯势必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二黑后,但韦恩斯坦老狐狸的手上,却同时抓着梅姑和米歇尔两大王牌,誓要掀翻女仆的台。当然,混局总比四平八稳更有助于提高颁奖典礼收视率,这也许是本届奥斯卡唯一值得欣慰的了。
最佳影片
《艺术家》 |
最高胜算:《艺术家》The Artist
翻盘潜质:《相助》The Help
《后人》The Descendants
《点球成金》Moneyball
注定陪榜:《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雨果》Hugo
《战马》War Horse
《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
《特别响,非常近》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
在上届奥斯卡毅然放弃《社交网络》而把终极大奖送给《国王的演讲》之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品位,业已进一步印证了“奥斯卡投票者都是一帮蠢货”的公理。在缺乏创新理念,审美倾向愈发保守、再保守的老美学院派面前,诸如《羞耻》、《亡命驾驶》、《龙纹身的女孩》等一拨重口味货色,一如既往地不入小金人法眼,也就不奇怪了。倒是痴狂到极点的宏大意识流影片《生命之树》杀进最佳影片让人稍感意外——毕竟,该片在横扫影评人协会奖之后,曾被金球奖及各路工会奖无视过很久。显然,今年不是北美剧情片的大年:论人气,迄今为止,九强中只有一部《相助》本土票房破亿,其余均尚未突破8000万美元;论实力,一部法国影人致敬好莱坞的“玩笑之作”《艺术家》,竟能放倒一片好莱坞准大师,似乎也太磕碜了一点——就此片投机取巧的倾向、对电影业发展并无积极意义的“返璞归真”,委实让人哭笑不得。更重要的是,今年韦恩斯坦继续上窜下跳,将早已威震八方的幕后公关手段再度发挥到淋漓尽致,也让人对本届奥斯卡的最终走向兴味索然。
毫无疑问,《艺术家》将是第84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其本身的优势早已被人说烂:一是通篇黑白影像,大胆引领了好莱坞久违的复古经典格调;二来99%的默片机制,仿佛让奥斯卡回到第一届为《铁翼雄风》喝彩的时代,好莱坞早期影史已经很久没有被人如此歌颂过;三是从影片男主角瓦伦蒂诺那张时而销魂,时而固执,时而洒脱,时而幼稚的标志性面孔上,你可以彻底忘记他来自法国,进而回忆起克拉克-盖博、弗雷德里克-马区、弗雷德-阿斯泰尔、艾洛尔-弗林,亦或是能歌善舞的金-凯利,这一切,对极度善于怀旧,年年热衷于在颁奖礼上盘点昔日辉煌的学院来说,简直对极了胃口。而就影片之外的优势来看,该片的北美发行方韦恩斯坦早在影片角逐去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时,就悄然锁定了它的冲奥之路,除了在之前的前哨站奖项中对媒体及影评人进行地毯式落地传播,做好未映先红的准备,其在发行上的策略也异常“狡诈”——绝不担心影片在小规模上映时,就传出有刻薄观众进场后发现是默片而强烈要求退票的新闻出现,相反,此乃绝佳的逆向口碑宣传。而在奥斯卡颁发的前两周,发行方才不慌不忙逐步扩大上映规模,至情人节周末首次扩大到800多家影院,形成了颁奖日越近影市渗透度越高的态势,促使此片在漫长无聊的颁奖季中始终保持了高人气。
卷起袖子试图与《艺术家》在奥斯卡决战月大干一场的,只有咬牙坚持近千家上映规模的《后人》和《特别响,非常近》。不过,两者与《艺术家》相比都脱不了天然劣势:《后人》纵然是亚历山大-佩恩的力作,但缺乏一锤定音的惊艳效果,毕竟,关乎美国家庭人际的心灵虐片实属常规品种;9-11题材的《特别响,非常近》,顶着烂番茄49%的极低新鲜度入围,就已争议不断,哪还有勇气让人花两个多小时听13岁男孩通篇话痨,或是忍受导演史蒂文-戴德利比织毛衣还慌乱的线索结构。此外,同样中规中矩的美式主旋律电影《战马》,也让人确信,这是学院对无情抛弃斯皮尔伯格为“动作捕捉”忙了个半死的《丁丁历险记》跌出最佳动画片五强,而给予的最大限度的安慰。稍稍让人遗憾的是,《午夜巴黎》和《雨果》都是美国大师贡献的颇有突破精神的养眼之作,只是,在前者玩命"穿越"向法国艺术史致敬,后者向法国人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致敬的同时,偏偏法国人为美国人送来了《艺术家》——对美国人而言,拍自己马屁的礼物,总还是比拍别人马屁的贡品要来得更加让人舒心一些。最后来说两部”纯美“的剧情片《点球成金》和《相助》。这两部电影都因为没有杀入最佳导演五强,并且上映时间太早,而不得不面对竞争劣势。但就奥斯卡的本土性来说,它们无疑是年度最值得收藏的佳作,毕竟它们触动了美国本土观众的两大G点:一是棒球运动,二是非裔群体。《点球成金》关于“算球”的真实案例,改变了不少人对棒球的理解;《相助》对女仆历史的追溯,改变了不少人对人性的看法,倘若今年不是舶来品《艺术家》造成乱局,最佳影片在这两部电影中诞生,或许才更符合奥斯卡的常规。
《相助》 |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相助》高达1.6亿美元的本土票房,或许是其成为终极黑马的信号,一是因为规模庞大的演员工会为它送上最佳群戏奖,意味着它的支持率并不逊色;二是1989年非裔题材电影《为戴茜小姐开车》,就曾在最佳导演未提名的情况下,勇夺最佳影片,假如本届奥斯卡决意要捍卫本土尊严,那么《相助》无疑将是最妥帖、最圆满的选择。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