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舞蹈艺术

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诺伊梅尔:用心诠释芭蕾

2012年02月02日15:41
来源:搜狐娱乐
 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资料图)


  新华网香港1月31日电(记者高路 林建杨)著名的汉堡芭蕾舞团31日起第三次登上香港舞台,为观众奉献风格迥异的交响芭蕾《马勒第三交响曲》和芭蕾舞剧《欲望号街车》。

  在访问香港前,汉堡芭蕾舞团曾于农历新年假期期间为北京观众献上芭蕾盛宴,并获得巨大成功。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艺术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艺术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诺伊梅尔1942年出生于美国,自幼学习芭蕾舞,并在欧洲多国深造。上世纪60年代,诺伊梅尔来到德国发展。1973年,年仅31岁的诺伊梅尔成为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和首席编舞。他精湛的编舞技法、独特的选题视角、深刻的音乐诠释使其成为世界舞坛独树一帜的大师级人物。

  汉堡芭蕾舞团第一次访华在1999年。当时,北京陈旧的剧场、落后的舞台设施以及混乱的观演秩序令诺伊梅尔万分失望。当他从剧场椅子的破洞中掏出一团棉花时,这位艺术家一怒之下决定“再也不来中国演出了”。

  时隔11年,诺伊梅尔再次接到来自中国同行的邀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于2010年再次率团来访,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次演出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与第一次相比简直是另一个世界。”诺伊梅尔说,国家大剧院不仅剧场设施完善,工作人员也相当专业。

  同样给诺伊梅尔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北京的观众。尽管言语不通,但热情的观众与演员们交流顺畅、互动热烈。这让他深切感受到,北京的观众对芭蕾舞更加熟悉了。

  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诺伊梅尔当即决定与国家大剧院洽谈演出计划,约定两年后再次登台。与此同时,汉堡芭蕾舞团与中央芭蕾舞团的合作也拉开了序幕。两支优秀的舞蹈团体刚刚签署协议,决定在今年9月共同排演剧目《小美人鱼》。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北京之旅同样给诺伊梅尔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在一年前,北京方面就开始同他就今年的新年演出剧目进行协商,建议以《马勒第三交响曲》开场。

  诺伊梅尔解释说,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是音乐盛宴与现代经典芭蕾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在中国欢庆新年时推出这一作品,这种做法和勇气让我印象深刻。”为了契合中国的新年氛围,诺伊梅尔特意在最后一场演出时,让所有演员都穿上了红色服装。

  谈到中国的变化,诺伊梅尔说:“中国始终让我感到惊讶,因为她总会与你的想象有所不同。”他说,尽管此次在北京出演的剧目《尼金斯基》不大容易理解,但观众仍表现得十分专注、热忱,这与他初次访华时见到的北京观众有着天壤之别。“现在我对访问北京非常期待。”他这样说。

  此次汉堡芭蕾舞团为香港观众精心准备的剧目为《马勒第三交响曲》和《欲望号街车》。诺伊梅尔说,《马勒第三交响曲》是交响芭蕾的代表,戏剧冲突主要来源于音乐;而《欲望号街车》则脱胎于同名舞台剧,力求通过芭蕾的表现形式讲述故事情节。

  “芭蕾不需要看懂,而应该体验,就如同体验梦境一般。”这是诺伊梅尔的名言,也体现出这位艺术家对芭蕾的独到理解。

  诺伊梅尔解释说,芭蕾舞与报纸不同,它传递出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一种体验,因此不必看懂。他说,人体是芭蕾的工具,而观众与演员的人体构造相同,观众在欣赏芭蕾舞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演员的表演试图寻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受,让体验具备了可信性。

  诺伊梅尔认为,中国观众十分感性,而芭蕾舞则是超越语言表达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观众与芭蕾之间可以获得共鸣。“欣赏芭蕾舞剧最重要的不是对故事情节或者伴奏音乐的熟悉程度,而是通过舞者肢体表达而感受到的或温柔、或野蛮、或兴奋、或悲伤的体验。”他说。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