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进入半决赛阶段。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吕继宏第四次以评委的身份出席本届金钟奖,11月29日晚,结束一天的评委工作之后,吕继宏在广州大剧院接受一众媒体的专访,称赞金钟奖正走向成熟。
【教路】
投入感情放松唱
才能有共鸣
“我恨不得能站起来,说一声‘不能这么喊’。”对于部分歌手的发挥失常,吕继宏在前晚的访谈中屡次表达了惋惜:
有些歌手太使劲了,一直在喊,其实他有很好的条件。很多选手以为到了赛场声音喊得巨大,让评委全听见,我就取胜了,其实恰恰相反。你越喊身体状况越紧张,喉头全部卡住,共鸣体没有放松,往往适得其反。不是别人唱降B,我唱到High C我就是成功的。
不少选手对作品处理缺乏深度,只是一味模仿原唱,我估计有些人连词都没有好好看过。比如《大别山》,你要分析这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唱的这首歌,老将军回到曾经战斗过的老区,但又要走了,轻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这是难舍难分的心情。你不用一上来就拼高音,把意境造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很弱地处理,观众和评委反而屏住呼吸去听他这一句,他就取胜了。
有些歌手过于模仿原唱,其实新的处理可能比原唱还要好,他却不敢用。应该尽快超越模仿的过程,进入自己的风格。
有些歌手选作品贪大,不懂量体裁衣,结果变成小马拉大车。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一样,选一些适合你的作品,让评委和观众觉得你游刃有余,这高音唱完觉得你还能上,这才是最佳状态。有些选手唱到最后,评委都觉得你到极限了,他高音一落,我们也跟着“哎哟”全过去了,都生怕他拖不动。
【现场】
观众掌声最大不代表最优秀
金钟奖声乐民族组比赛的半决赛,选手表现颇佳,现场观众叫好声频频,掌声不绝。台下,宋祖英、阎维文、吕继宏等评委却保持着冷静。“作为专业的声乐比赛,我们评委不能受观众的影响。”吕继宏说。
“观众的掌声最大,不代表选手最优秀。”吕继宏详细解释了声乐民族组比赛的评选标准,评委们将科学严谨地考察选手的综合条件,包括他的形象、声音修养、技术发挥、作品的难度、对作品的理解等:“其中最要命的是音准,音不准扣分非常多。还有就是他的节奏,可以说选手唱的90%的歌曲评委是非常熟悉的,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弱起,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空半拍,是不是和钢琴伴奏合拍,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另外,选手对于作品的理解、音色也是非常要紧的因素。”
【评价】
金钟奖的特色是权威性
今年恰逢金钟奖创办10周年,在吕继宏看来,金钟奖在国内乃至周边国家华人圈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吕继宏举例说,他出差非洲的时候碰到两个在当地工作的华人,爱好唱歌,对金钟奖非常感兴趣:“他们最近打电话还问我怎么报名,我说都已经决赛了,后年再来吧。”
本届金钟奖声乐比赛民族组半决赛选唱曲目要求有了新的变化,选手必须选唱一首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古典风格的艺术歌曲或者具有浓郁戏曲风格的歌曲。吕继宏认为,赛事中增加古曲的原因,一来是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二来古曲能锻炼歌手的功力。
金钟奖到底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特色?在吕继宏看来,金钟奖无疑要巩固自己的权威性。
吕继宏建议金钟奖在宣传上特别是在电视媒体的推广上可以更多元化一些。另外,比赛可以多来一些选手,前两轮比赛少唱些歌曲,这样一来赛程不至于拖得太长,又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金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