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失恋33天》 一匹难以复制的黑马

2011年11月15日08:22
来源:新京报
失恋33天成功秘籍 票房节节高升

  既然是黑马,那就是不可预期的,切莫跟风复制,又坏了观众们的胃口。

  最讨厌事后诸葛亮式的马后炮分析了,一旦成功,所有的因素都会被往成功路径上套;一旦失败,所有的因素又都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继而集体声讨院线的“势利”和内地电影环境的不完善,甚至批评观众的智商。

  所以,当《失恋33天》成为2011年内地影坛最大的黑马时,我也很反感以此为例来分析什么成功原因。对一个还处在萌芽阶段的电影市场来说,基本面都还没做足,哪里能有充足的数据来奢谈什么规律?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必然是以类型片为基础的,《失恋33天》的成功,能否代表着一种类型片模式(都市爱情)的成功?现在看来,纵使加上比较成功的《非常完美》和《将爱》,做此断言也为时尚早。一来这些影片本身和受众构成都有不小的差异;二来,不要忘了那些扔进市场连泡也没冒一个的同类先烈们。

  《失恋33天》剑走偏锋,开始强调新媒体营销,并主打微博、社交媒体,这与其说是有意为之,不如说是华山一条道——一没大明星,二没银子,还能怎么折腾?这么宣传当然是对的,但这是否可以复制?现在只能打问号。电影受欢迎,营销宣传只能是助力,归根结底还得靠影片本身的质量。自发的口碑传播乃是电影宣传的王道,这是营销不来的。

  很多业内人士对《失恋33天》颇多微辞,甚至在技术上也不无指摘。不过这都无关宏旨,对观众来说,值回票价最重要,机位、景别、色差都是浮云。其实反过头来想想,《失恋33天》不啻是给了浮躁、虚伪、做作的内地电影界一记响亮耳光。《失恋33天》踏踏实实地在做一部基于市场(观众)出发的电影,从购买小说版权开始,这一工作就被纳入了一个应有的轨道。把钱花到位,真真切切执行下去,也没有不切实际的票房预期。剩下的,当然不无运气,但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小成本赚大票房永远只是特例。电影工业不可能建立在特例的基础上,对于一个良性的市场体系来说,一旦有特例出现,便会被“收编”,转化为可以预期的类型片种或主创的个人品牌——现在看来,《失恋33天》对内地电影最大的贡献,可能还是在于主创个人品牌的确立。

  对一个良性的电影工业体系来说,出黑马并不稀奇,既然是黑马,那就是不可预期的,切莫跟风复制,又坏了观众们的胃。其实市场很大,分众化时代的到来也几乎让各类题材都找到了生存空间,只要诚心去做,一定会有观众替你埋单。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梁烁)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