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视 TV > 内地电视

《天下为公》首战告捷 中国纪录片潜力巨大

2011年11月14日08:50
来源:北京晨报

  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出品的6集文献纪录片《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近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播出后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收视同比增长达到了32%。前天,在孙中山诞辰145周年纪念日之际,该片举行了首播后的研讨会,多位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片的成功之处。

  史实资料强大

  《天下为公——孙中山1911》以天下为公这个人类美好愿景为切入视角,以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的历程为叙述主轴,重点突出百年民族史及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的奋斗历史。据介绍,该片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拍摄,总撰稿王树增和总编导李黎联合领衔的强大创作制作团队,再加上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在史实、资料、各种历史图文影像上的鼎力支持,并拿出了一些珍贵的档案,算得上是鸿篇巨制。

  而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天下为公》剧组先后到达武汉、南京以及美国、英国等地采访,找到了当年的海外华侨以自己1岁的儿子名义向革命捐款的捐款单;在英国,他们还采访到了孙中山在英国期间接触过的英国人的后裔。

  中国文联副主席丁荫楠曾在1986年拍了电影《孙中山》,而这部电影至今保持着9项“金鸡”大奖的纪录。在研讨会上,丁荫楠对《天下为公》采集资料不吝本钱依然十分感慨,“当年我们拍摄《孙中山》的时候,拿着6万美元,沿着孙中山革命前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连澳门、日本都去了,就是没去英国,《天下为公》比我们的材料更全。”

  解说词堪称美文

  在该片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多达二三十人,而发言的大多专家都对该片独特、新颖的解说词表示赞扬。总编导李黎也说,“好的历史文献片,叙述必须是一篇美文。”作为该片的总撰稿人,王树增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除了官方特质的纪录片外,官方语言不能够入纪录片文本,“纪录片是艺术品,特别强调纪录片的政治宣传功能,是当代中国纪录片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艺术品必须建立起艺术语言体系,不然就是官方文件。当代纪录片普遍存在着‘看图识字’的弊病,大部分解说词是画面的附庸和介绍。而好的文本则需要阐述画面之外的东西,凡是画面能够解释的含义,文本不但不能重复,而且需要具有引领深层次审美的功能。”

  他还提出,纪录片文本的当代视角是决定纪录片质量的关键,“重续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今天和未来,不顾今日社会的需求而单纯地记录历史的纪录片,没有生产的理由。以史为鉴,就是面对历史如同照镜子,满足自信的要求,然后发现脸上的污点,然后去除。要尊重当代的审美潮流,密切关注当代的社会需求,靠近当代生活的思维模式,这就是让历史为今日服务的基本含义。”

  纪录片前景看好

  人们提起孙中山,首先想到的就是“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是先人提出的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国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了解,正是基于孙中山的推崇。

  作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天下为公》并不仅是如实反映历史、反映人物,更是找到了新的立意角度。“做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们不想重复90周年、95周年,仅仅停留在‘第一枪是张三打的’,而是要寻找一个更高角度的立意。所以我们选择了‘天下为公’这个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孙中山高度推崇的思想。”总编导李黎说。

  在研讨会的发言中总撰稿人王树增认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有极好的开拓契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纪录片市场的发展进程证明,纪录片无论审美定位和市场定位,都有着切实的发展空间。从艺术品市场上看,优秀纪录片不是冷门产品,而是热门产品,世界优秀纪录片不但在电视媒体、影像商品上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有的优秀纪录片已经进入了电影院线系统,最近在中国热映的《海洋》就是一例。

  当代中国纪录片市场,目前连初级规模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如同原始股一样,这就是入市的契机。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梁烁)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