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鲍德熹掌镜《我愿意》 称奥斯卡不能随便冲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10月25日10:05
鲍德熹
鲍德熹

孙红雷剧中造型
孙红雷剧中造型

孙红雷
孙红雷

  由中影集团、北京凤仪传媒和北京紫禁城影业投资拍摄,聚思传媒整合营销的电影《我愿意》一直在京紧锣密鼓地拍摄。《我愿意》改编自陈彤同名畅销小说,由《周渔的火车》导演孙周执导,奥斯卡最佳摄影得主鲍德熹掌镜,豪华的幕后班底吸引了李冰冰、孙红雷、段奕宏等演员鼎力加盟。

  拍多了古装戏的鲍德熹,直言《我愿意》就是要走fashion路线。说起华语影坛继《卧虎藏龙》以来,十年“冲奥”艰辛路,他直摇头,“奥斯卡奖并不像奥运比赛,只要努力够优秀就会得到相应名次。有些东西不是随便‘冲’的,电影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谈电影

  画面基调很“Fashion”,“剩女+时装”组合很新鲜

  近年来,各大卫视相继推出相亲节目,收视率曾一度飚红,引发了颇高的社会关注。《我愿意》题材的社会意义以及潜在的商业效应,也吸引了鲍德熹的加盟。在观众眼里,鲍德熹似乎总与古装片划等号,但他否认自己对拍摄时装片不在行:“《我愿意》讲的是剩女的故事,故事挺吸引我的,现在的中国影坛比较少有这样的作品。古装片我已经拍了很多了,时装片少点,‘剩女+时尚’这样的组合让我觉得很新鲜。”

  作为时尚大片,鲍德熹表示《我愿意》整个画面的基调是“Fashion”,因此整个拍摄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由于剧情的不同,这个fashion也会一直在变化,但是具体变成什么样的色调,那要看我们的剧本在不同的场子里的需要,我们也会做不同的处理。” 与古装片不同,《我愿意》表现的是当下时代的精神,因此鲍德熹将较多的使用跳跃的镜头表现《我愿意》的时尚。被问及如何表现《我愿意》的时尚色彩,鲍德熹说,“我不会经常去打色彩的灯光,我不会让很多色彩都统一化,其实最关键的是整体的基调,你在拍摄的时候整场戏出来是不同的调子,你就会看到原来它有不同的思考部分,当然我们现在的样片当中不一定能反映最终的效果,但是我会跟后期紧密的联络,我们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

  谈事业

  电影是终身伴侣,还可以再拍十年

  鲍德熹征战影坛多年,获奖无数,还有他以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对于这些荣誉他表现得很淡然,“很高兴有人把我的名字命名为小行星,是对我一个很大的鼓励,对我而言,每一个奖项都是一个鼓励,但是不是负担,因为我觉得每一个电影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你的最好只是在你刚刚拍完的一部电影,所以我们永远都要提高这个意识,永远都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是我自己的座右铭。”

  从影三十多年来,鲍德熹表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头发很快没了,胡子很快白了,很快地老了”。已届花甲之年的鲍德熹,依旧还坚守在电影行业,他乐此不疲地不断创作不断挑战,不断把娱乐带给观众,“我觉得电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命,如果不拍电影我真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虽然头发光了、胡子白了,但是我的精力还是很旺盛,所以我觉得我还可以拍十年,精神地拍十年。” 对于60岁后考虑找老伴的传言,鲍德熹笑言那只是误传,并一再强调“电影就是我的老伴,我的终身伴侣”。

  谈脾气

  经常会生气,但不会给导演压力

  对待每一场戏都特别用心,鲍德熹自认是个认真甚至较真的摄影师,压力大的时候也会“耍”点小脾气,也因此得了个“骂人鲍”的称呼。“在固定的时间里把应该要拍的东西都拍完,所以我在这方面会比较着急。像是一个大的统筹,很希望各个部门都能够好好配合完成这个进度,所以有时候会发一些脾气,但是我发的脾气绝对不是针对某个人。”

  不少大牌摄影师纷纷转型当导演,鲍德熹也是其中一个。作为金牌摄影师,鲍德熹并不耍大牌,更是不控制狂,如果身份是摄影师,他会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不是导演,“孙周导演是《我愿意》整个电影的中心,他把镜头都分好,我就做好一个消化、一个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未必会百分之百按照他的分镜来进行的,但是从总的理论上来讲,他认可哪个方向,我就按照他的意思来做。因此和孙周导演的沟通很顺畅,合作也挺愉快。”

  谈奥斯卡

  对“冲奥”不以为然,拿奖需天时地利人和

  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鲍德熹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殊荣。谈及获奖,鲍德熹坦言当时心情很激动,“有点意外,但是不是完全的意外,因为到底自己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美国的媒体当时的报道说它是两部至高无上的电影之一。(获奖)这件事是真的可遇而不可求,当时自己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一个奖项颁给自己,在这点上我也很谢谢李安导演,因为正是这个电影打动了美国电影人的心,才会引起外界的一个关注。”

  《卧虎藏龙》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中国掀起一股“冲奥”潮,每年选送哪部影片去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华语影坛的一件大事。作为曾经的奥斯卡得主,鲍德熹并不认可中国媒体提出的 “冲奥”概念,“ ‘冲奥’这个词是媒体提出来的,但有些东西不是随便‘冲’的,对于‘冲奥’两个词,我个人就很不以为然,我们不应该用这样的词。如果一个电影拍得好,能够打动观众、特别是美国观众的心,那你就有了好电影的基础。”

  显然,获奥斯卡奖并不像奥运比赛,只要努力够优秀就会得到相应名次,“好电影很可能会碰到更多的好电影,所以在某一年当中要能够出类拔萃、令人瞩目,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缺一都不行。” 作为过来人,鲍德熹很高兴自己有幸获得美国人的认可,谈及中国电影角逐奥斯卡需要具备怎样的实力,鲍德熹一再强调,“奥斯卡奖项可遇不可求,但有一点,只要我们中国的电影人能够拍一部电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这个电影就有它的希望和机会。”

    搜狐视频正在热映

(责任编辑:刘冉)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