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话剧

金士杰卜学亮上演人生大课 舞美简单表演做加法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谢正宜
2011年09月26日16:19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十多年前,一本名叫《相约星期二》的畅销书风靡全球,被翻译成31种语言,销售逾1400万册。今年12月2日、3日,其改编版话剧、由台湾地区果陀剧团带来的《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将首次登陆上海,在人民大舞台连演两场,“第一任江滨柳”金士杰与主持人卜学亮将在简约的舞美中演出一台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大课。

  感人剧情数度引爆口碑效应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情已为人熟知:毕业16年后,体育专栏作家米奇变得世故冷漠,在名利场迷失了自我与最初的理想。而他大学时期的教授莫利罹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生命,并用剩下的14个星期二的时间,与他展开一连串生命对话。

  作为果陀剧团2011年度大戏,由国际大导演杨世彭执导的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于年初在台湾地区首演,创造了2011台湾话剧加演纪录,半年内上演36场,更吸引了诸多明星大腕到场观看,李立群、瘐澄庆、张小燕、屈中恒、郑元畅等皆表示深受感动。

  “江滨柳”反复拿捏角色尺度

  扮演莫利教授的金士杰可谓台湾地区剧场界泰斗级人物,他是第一个演《暗恋桃花源》的人,也曾率先诠释了《这一夜,为你说相声》。此次携果陀剧团首次来沪,他表示既兴奋又紧张:“《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台湾无疑是成功的,但目前我更期待上海的首演,希望上海观众也能喜欢。”

  金士杰还透露了自己接下这部戏的初衷:“起初我很犹豫:一个优秀的记录文本要如何改编成舞台剧,是否会过于悲情或流于说教?但读完剧本后,发现它没有改编的突兀,而是增加不同角度的思考。尤其让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之间的对立更有戏剧性。进入排练后,我一步步尝试拿捏尺度,一旦戏剧性过头,又会违反角色生活的朴素性。这之间的分寸都是在排练和演出中不断调整的。”

  丰富表演充盈简约舞台

  在当下演出越来越追求舞美音效等附加元素的潮流下,《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反而做起了减法:没有过多繁复的舞美设计,几个层层迭迭的镜框,一些交代季节变迁和地方景观的投影,一弯类似钟表圆形表面边缘的圆弧走道,以及应不同场次所需要的桌椅、轮椅、病床、钢琴,干净简洁的舞台,还有米奇随着体悟的增加而愈发休闲、象征着卸除俗世羁绊的服装,构成了全剧的主要舞美。

  与之相对的是两位演员的表演却做足了加法,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金士杰以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诠释了病情越来越严重、心智仍清明的莫利教授;而卜学亮所饰演的米奇则担负起大部分行动的责任,从年轻时的活泼青春,到事业高峰的追名逐利,再到受师感化后的温稳柔和,表演亦层层递进。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