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TV > 《双城生活》 > 新闻动态

王丽萍:“生活是编剧最好的教科书”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王磊
2011年09月23日18:06

  25日晚,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揭晓。由上海编剧王丽萍创作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获得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编剧奖和优秀女演员奖3项大奖,成为本届“飞天奖”的一大亮点。《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婚姻保卫战》编剧高璇在微博中祝贺王丽萍时说:“我们最清楚,现代题材生活剧获奖有多难。”的确,《媳妇的美好时代》用当下凡人的故事勾勒出家庭社会变迁,诠释幸福的意义,在30余部获奖作品中独树一帜。把“小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王丽萍说,“生活是编剧最好的教科书,家长里短中最能感应时代的变迁,以及所谓对幸福的定义的微妙变化。”

  电视圈里有人说,王丽萍的“美好时代”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一改之前一提家庭伦理,就哭哭啼啼悲催苦情的面貌,开启了家庭伦理剧美好轻松的风潮。而创作电视剧“美好时代”的诱因,是王丽萍作品的一位忠实观众——她的母亲的一番话。“我母亲是教师,她曾经对我说,你能不能写一部没有坏人、可以让一家老小一起笑着看的戏?”面对母亲的要求,王丽萍多少有点为难。在电视剧苦情、悬疑成风的时期,她也尝试着用“流行”的模式创作。结果,《错爱一生》、《叫一声妈妈》尽管收视率依旧飘红,纠结的剧情却让王丽萍的心也很纠结。最终她发现那种“声嘶力竭”表现的生活,对大部分人而言并不真实。

  “认真考虑了母亲的话之后,我决定写一部主题直接命名为‘美好’的戏。”要把家庭情感剧变成美好的“喜剧”,就不能像悲剧那样有大悲大喜起伏的情节,也不能像悬疑剧那样一个陷阱、一次交锋就可以连演三四集。“喜剧”的展开只能依靠细节和人物的个性,而细节和个性的融合,需要作者自己先静下心来。《媳妇的美好时代》剧本,王丽萍不急不躁地写了一年多,又修改了2个月。同样的创作周期,很多同行可以用流行的模式,写成两三部戏的剧本。

  最终,没有一个“坏人”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大获成功,剧中现代东方年轻人和传统东方家庭文化之间的对话,还得到了海外同行的肯定。“美好时代”连夺第10届中日韩电视剧制作论坛优秀电视剧一等奖、东京国际电视节“最佳海外电视剧”奖。王丽萍也因此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韩国亚洲编剧大会“亚洲文化贡献奖”。此次夺得“飞天奖”的3个奖项,王丽萍说为《媳妇的美好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观众和专家的双重肯定证明,用电视剧可以发掘婆婆妈妈一地鸡毛之中的美好。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是最美丽的生活风景。”

  评价“美好时代”开启了家庭伦理剧从苦情悲情向轻喜剧的集体转型,王丽萍表示:“看电视的有爷爷、爸爸、儿子,也有婆婆、媳妇、女儿,如今的观众往往混合几代人。代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速了电视剧观众走向成熟,没有哪个编剧能指挥观众去哭还是去笑。情节和人物要有能让人相信的力量。通过那些‘就发生在观众身边的故事’,聪明的观众会有自己的生活判断,会有属于他的关于幸福的答案。”

  捧得“飞天奖”的同时,王丽萍的新作《双城生活》在湖南、南京等地电视台拿下收视冠军。“双城”围绕一对分居两个城市的夫妻,通过“北京姑娘和上海男人”、“上海婆婆和北京媳妇”、“北京岳父和上海女婿”三对组合,刻画不同地域文化和幸福观念的冲突和融合。“所谓‘双城’,不仅指两个城市的距离,更指婚姻的城里城外,指人物内心跟外部世界的心的城墙。”王丽萍说。看上去新剧的关注点变了,变得似乎更加时尚。但是从“无奈”中看到美好,从“平凡”中看到幸福,依旧是王丽萍作品的个性。她总是对朋友,特别是写电视剧的朋友说,有3句话要放心上:第一句,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事业的追求;第二句,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爱情的渴望;第三句,我们永远不要丢弃对人类无奈的同情。

(责任编辑:苏敏)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