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好莱坞频道 > 《夺命深渊》 > 相关新闻

《夺命深渊》:新人新作 练手作品中的高分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满囤儿
2011年09月21日09:25
《夺命深渊》海报
《夺命深渊》海报


  我们经常在不太知名的引进片的海报上看到很大牌的国外导演的名字,回来后查资料却发现原来其只是做了个编剧,或制片人,或监制,而并非导演。为什么他们不亲自执导呢?自然是因为剧本并未达到他们渴望的高度。人的精力都有限,很多有几个好点子,却难以拓展或完善到一定程度的剧本,往往就会被这些大导们留给新人们练手。《夺命深渊》显然就是这样一部练手的作品。詹姆斯-卡梅隆希望通过本片来实践3D摄影机的水下拍摄效果,而新人导演阿里斯特-格里尔森希望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技法和名气。对于这样一部以尝试和锻炼为目的的作品,本片的表现已经足够漂亮了。

  其实,《夺命深渊》里有很多元素都是非常符合卡梅隆的胃口的,比如洞穴探险、水下摄影等。不过由于本片是来自于编剧安德鲁-韦特的一次真实的洞穴探险之旅,所以影片从剧本上可以扩展的空间其实很小。比如去年的影片《127小时》。虽然壮士断臂的真实故事很让人震撼,但是有真实的流程在,编剧很难在剧本上再玩出更多的娱乐性或电影化的结构花活儿。《127小时》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打动全球影迷,几乎都是靠导演丹尼-鲍伊尔高超的镜头暗示和詹姆斯-弗兰科富有感染力的演技。而卡梅隆显然并不具备鲍伊尔那样卓绝的技法创造力,手下的演员也没有弗兰科那样的爆发力。于是卡梅隆选择不亲自执导本片,估计是其料想到自己没有回天之力,还不如将该项目留给新人练手。

  如上所说,《夺命深渊》的主要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3D摄影机水下拍摄的技术尝试,二是格里尔森作为导演的技法尝试。从这两点看,尝试的效果都还不错,也都还有一些让人略微失望之处。3D的水下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却远远不如空中飞行借助3D提升效果提升得那么明显。首先,本片的水下并非海洋的水下,而是洞穴里的水下,场景的丰富程度远远低于陆地上。影片选取的场景,水下并没有什么水下的生物、植物、珊瑚等物,便很难形成前景、中景、背景的层次感。3D效果仅仅表现在水下岩壁的起伏和洞穴的纵深。如果《阿凡达2》能够实现下海,海下丰富的地理环境,充斥整个空间的海底生物,会形成更富有层次的视觉空间,才能将3D的魅力实现。其次,人物角色在水下的行动是极其缓慢的,3D化后难以体现出速度感。3D效果最先成功的段落,就在于地面追逐和天空飞翔两大类镜头,因为增加了纵深上的“前进”与“后退”,3D化镜头能够给人更直观的速度感。《夺命深渊》中的潜水员,行动比陆地上缓慢很多,即便3D化,似乎还未能找寻到视觉冲击的强化方式。《阿凡达2》里,如果有海下场景,会不会让主人公像骑龙一样骑上可以在水里快速游动的特种鱼类,从而实现海下3D的速度感强化呢?

  由于剧本上很受局限,《夺命深渊》的故事比较单薄,洞穴探险队遭遇意外,只得在深渊中另觅出路,期间不断有队员死亡和精神崩溃,最后父子之爱化解了隔代矛盾,促成了儿子的成长和对父亲意志的传承。规范化的起承转合,体贴影迷的观影习惯。那么,格里尔森所要尝试的,就是在一个场景下,对一段逃生戏、营救戏的紧张感的营造。这也是本片最值得夸赞的地方。虽然整体看下来股市上波澜不惊,但是中间有几个单一场景的段落,紧张感却比那些烧钱一两个亿的大片还要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每当逃生队伍遇到一个险境,或一个困难的时候,我们观众都清楚主人公肯定会安全渡过,而配角中会死一个,可是导演依然能够调动起你对主人公怎么渡过,配角哪个这次死亡,以及死亡的那个配角是因为什么疏忽而死的好奇,依然可以令观众对逃生队伍中的成员的命运绷紧神经。喷薄而出的水、混沌不清的漩涡、光滑的岩壁、专业考究的探险器材、探洞和潜水的专业性差异埋下的伏笔、角色心理特点的描述、都对提升紧张感起到了帮助。格里尔森的调度能力,很成熟。

  新人新作,大导做制片人,影迷其实都不奢望着每次都能够看到像《第九区》那样的神作,但是至少我们要看到他们在个别环节上尝试、努力出的成果。《夺命深渊》并不算是年度佳片,可是人家在尝试和锻炼的环节上,都给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其它环节遇到更好的项目时,自然会有进步。新人练手作可绝不能变成纯粹的捞一把就跑的投机行为啊!

  满囤儿(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