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曲

豫剧《天山雪莲》编剧肖帅:到新疆添了雪莲香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张体义 李康
2011年09月20日17:12
让新疆观众感到亲切的不仅仅是服装 

民族舞蹈融入了新疆豫剧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的第一个参赛剧目并不是河南本土院团的,而是新疆石河子豫剧团和石河子歌舞话剧团联合演出的大型现代歌舞豫剧《天山雪莲》。中原厚土孕育出的豫剧,如今早已远播天涯,在很多地方生根开花,它们会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与创新呢?9月19日下午,记者专访了“天山脚下”的豫剧工作者、《天山雪莲》的编剧之一肖帅。

  豫剧随着河南人到新疆

  肖帅说,豫剧是随着河南人的脚步走进新疆的移民文化。目前,无论观众群体、文化影响还是创作成就,与其他几个剧种相比,豫剧在新疆排在第一。目前河南籍人占新疆建设兵团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观众群构成的人文环境为豫剧在新疆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有些原籍是山东、安徽、江苏、四川、湖北、广东的军垦第一代和本土的一些哈萨克、维吾尔族同胞,在这里几十年与河南人朝夕相处,渐渐也迷上了豫剧。目前新疆有兵团豫剧团、石河子市豫剧团、农九师豫剧团三个国有剧团,专业演职员近200人,还活跃着很多老年豫剧演出队。豫剧在新疆就是“河南人嫁出去的姑娘”,在他乡用二八慢板唱响河南人的朴实真诚、河南人的平凡执著、河南人的快乐奉献和河南人生命力旺盛的强音。既然是“嫁出去的姑娘”,还得入乡随俗,懂一些“婆家”的规矩,适应婆家的生活习俗。所以,很多有志之士不断在其间跋涉、尝试,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终于让豫剧这朵中原艺苑奇葩在天山北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豫剧与新疆歌舞牵手

  肖帅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豫剧工作者为了拓展豫剧的生存空间,从文本到二度创作都做过新的尝试,创作出了《草原情》、《西域情》、《边境山旮旯》等现代豫剧,请了很多名家加盟,但收效不大。这其中有很多原因,肖帅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把握上有距离。

  肖帅说,原汁原味的豫剧声腔、纯汉族的戏在新疆有老观众没有新观众,更没有少数民族观众;有民族味和西域文化背景的戏,容易造成两层皮,有了新观众,却又少了老观众。为此,我们在《天山雪莲》的创作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旨在为豫剧在新疆的发展增加一些经验。

  《天山雪莲》在石河子大学公演时,很多青年学生说,这个剧很新颖,既有豫剧味道也有新疆风情,耐看,坐得住。在兵团演出时,一些河南老乡说,豫剧这样唱,一看就是新疆的,不过听着也怪得劲,有味!新疆著名文艺评论家钱明辉说:该剧编导以豫剧为本,以西洋美声唱法为神,以当地的哈萨克舞蹈为辅,成就了一种精彩。

  肖帅说,豫剧在新疆是为当地人演出的,它必须适应当地群众的审美需求。多年来,新疆豫剧在保存了豫剧独特程式的同时,对白、唱腔、舞美等也逐渐有了“新疆羊膻味”,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是新疆的豫剧。《天山雪莲》定位于歌舞豫剧,就是为了吸引当地各族观众。既然是歌舞豫剧,在剧本创作时,编剧在歌舞和豫剧的融合上下了很大工夫,导演在排练时将新疆歌舞与豫剧传统的程式相结合,把哈萨克族一些仪式中舞蹈及冬不拉弹奏搬上舞台,将具有中亚风情的哈萨克音乐与中州豫剧音乐相结合,娓娓讲述一个发生在兵团的现代故事。

  新疆豫剧前景在哪里?

  肖帅告诉记者,豫剧在新疆的现状,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发展空间不小,生存困难很大。我们不能忽视影响豫剧在新疆发展的三个问题:一是创作及演员队伍断层,二是生产经费较少,三是地域特性限制。随着一代豫剧观众的老去,在新疆能欣赏或听得懂豫剧的观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所以,豫剧在新疆探索之路很长也很艰难。

  肖帅说,豫剧如果要在新疆发展,必须抓住三个方面:首先,在走出传统文化范围的前提下,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创作出符合当地民族文化、地域特征、民族特点的剧目,丢弃一些传统中浓烈的教化,用轻松的节奏走近各族观众,让他们对豫剧有新的认识,能在娱乐中了解剧中人物的故事,在梆子韵律中寻找到一种民族情感。其次,汲取当地民族艺术的精华,相互融合,拓展豫剧在新疆的影响力,培养更多的豫剧工作者和观众。最后,豫剧虽说是嫁出去的姑娘,但还不是泼出去的水,她与中原文化依旧血脉相连,要经常回娘家交流学习,经常吸纳中原大地给予的源源不断的营养,才能使豫剧之花永远绽放在天山之上。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