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剧评集锦 > 剧评集锦

2011青戏节:《住在砖墙里的作家》以戏剧之名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李亦燃
2011年09月13日17:26

  一句话短评:以戏剧的名义,一场拼接的行为

  《住在砖墙里的作家》演出时间不长,70分钟。舞台的制景令人眼花缭乱,似乎主题便是混乱,梦境与现实,压抑的拼接,营造出创作者自我的认知。

  导演林姑娘,画画出身,兼顾些当代艺术。这出戏剧注定是小众的不能再小众的作品,因为舞台的展现不知所云,独裁者的摆控一览无余。中国戏剧在近些年来学了些不好的东西,便是西方貌似先锋的糟粕,所谓的自说自话、自扯自蛋。整场演出中充斥着萨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似乎是哲学概念的碰撞,当然还有滚石乐队的音乐,刘庆元的木刻版画,以及刻意营造出的咖啡气味。让人感到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戏剧的发展已是多元化,开发剧场的一切空间也是屡见不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因为大多数观众,都是一头雾水,毕竟梦境与现实的转换,以及表演中的性暗示大过于隐晦,过于私密。创作者是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的表达单单从自我的角度来理解的话,人人皆可,但作为导演,应以自我来诠释大众,这是一个接纳和共鸣的过程,需要的是胸怀与勇气,即便是所谓的边缘人物也不例外。但遗憾的是,关于这一点,我在剧场中并没有感知到。

  这部戏剧来源于一部夭折了的纪录片,转换了表达形式之后搬上了舞台。舞台是一个场,也是一个框,似乎所有的零碎都可以投掷其中,这是投机分子惯用的伎俩。因为这与戏剧并无太大关系,倒是更像一场行为展演。即使是再精致的装置也是受制于舞美,和戏剧的本身是两码事。

  在戏剧名义的掩护之下,做了一次模棱两可的掩耳盗铃,一场探索的行为呼啸而至,总管近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界,国内已经鲜有好的行为艺术了,因为更多的仅仅只是行为,与艺术半点关系都没有。《住在砖墙里的作家》也是如此,犹如浑身长满利器的愣头青,稀里糊涂的就登上了舞台,威风凌凌,唯一的遗憾,便是难以伤及到人。武器不能伤人,便是摆设的观赏之物,不是利刃。伟大的哲学家都已死去,他们的语言是悬挂于博物馆中的宝剑,即便拥有,紧握手中,又能刺穿什么呢?

  装置与当代艺术是戏剧创作时的一种媒介手段,但绝不是全部,倘若成了全部的话,那还要戏剧做什么?戏剧变成了辅助工具,如此喧宾夺主,体现出的只能是创作者的不自信。在今天,装置与当代艺术早已变成了投机者们的一条走烂的“捷径”,人们争先恐后地前仆后继,用尽文艺之能事,但时不时还是会露怯。

  观众的双眼被训练的极易就发现了事物的破绽。林姑娘的底色是上帝赋予的,因为她的手毕竟是女人的手。喜欢似有似无的撒娇与示弱,每每面临大是大非,却在戏里戏外纠结不已,陷入小情小调难以自拔。

  以“观念”和“意识”之名来诠释,似乎都说得通,但这不是屡试不爽的法宝。倘若如此,那学术性的文字足以,戏剧就多余了。

  我总是惧怕这样或那样的文艺,千万不能是个青年就文艺,因为一旦文艺多了,人就容易变得无力。圣鞠斯特对砖石的理解是这样的:一切砖石都是用来建造自由大厦的。你们能用同样的砖石为自己筑起寺院或是坟墓。

  而我想说的是,当一切的砖石筑起砖墙的时候,轻则作茧自缚,重则画地为牢,柏林墙被推到了,长城也叫孟姜女哭塌了,还是破茧而出,冲破巴士底狱为上策!

  特约评论员:戏剧拉灯(李亦燃) 剧评人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