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剧评集锦 > 剧评集锦

2011青戏节:《大桥下》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李亦燃
2011年09月09日15:17

  一句话点评:所有过时的意识,都将随时间枯萎。

  暴君卡里古拉临死前说:“让我们历史上见吧!”这句话现在听起来霸气外漏,其实细想极具哲学意味。诚然,时间是最具法眼的观众,任何戏剧放在时间中都在劫难逃。

  从佛山来的戏剧《大桥下》,起先的开场让我大跌眼镜,三个演员对于普通话的调侃显得尤为初级,音乐响起,是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出于视听疲劳,我显的有些哭笑不得。整场演出的内容充斥着愤怒与抱怨,城市与乡下的格格不入,犹如90年代的春晚主旋律,网络词语的不断滥用,各式各样的文字游戏与雷人话语此起彼伏,堪比CCAV的小品串烧。还好我已身经百战,此类的调调已经难以抨击我的神经。

  其实《大桥下》故事尤为简单,结构也是司空见惯。属于一条主线的发散性故事,所谓的“幸福大桥”不外乎是个象征,结尾处大桥的倒塌预示着世风日下的今天,人们的普世价值观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大桥的塌陷更多的是信仰的崩塌。这样的故事在小剧场里不胜枚举,并无多大新意。

  关于形式,三人分饰几十个角色,这样的舞台展现早已不新鲜,集体的即兴创意,早在1987年的时候,台湾屏风剧团的李国修用同样的一人分饰多角,在剧作《三人行不行》时已经发挥至极致。以小见大,可见我们今天的戏剧观念是多么的落后,当然,这和城市的文化氛围分不开。北京的戏剧氛围貌似表面荣光,实则一片狼藉。一边是所谓的“先锋派”对西方的糟粕照单全收,一边是腐朽的“顽固党”对落伍的意识紧抱不放。首都尚且如此,那外地的情况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大桥下》的编剧是御用文人尹洪波,尹老师的作品我大都没看过,但单单就这一部《大桥下》来谈,我深感寒心。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越来越不高明了,竟犹如蚕妇村氓般开始无休止的抱怨,这不是知识界应有的姿态。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抱怨,我们所需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超越。超越一种文明,以戏剧的手段来触及痛处。

  好的作品是以时间来洗礼,时间一过滤,便一览无余。《大桥下》所呈现出的一切对我感触最多的便是“过时”,过时的思想,过时的情绪,过时的呈现,由此充分体现出外地的戏剧氛围仍如曾经的迂腐满清一般,坚持着闭关政策,也许还不是闭关,而是慢热,只怕热了之后,黄花菜也凉了。试试赶快打开城门,或是迅速加热,才是王道。

  如此的舞台呈现,自80年代开始,至今已过了二十余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始于模仿,终于创新,站在那个基础之上方能高瞻远瞩,但要一味地去复制,即便是再精美,那也只能是精美的工艺品,而这一切,始终与真正的艺术无关。

  我突然想起巴尔扎克对写作的认识,他说他的作品是冰山的一角,人们始终对冰山下的东西只能感受,而不是认知。诚然,戏剧不能满,那样就变成了产品说明书,凡事留有余地,才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大桥下》做了太多的加法,便容易使人窒息,倘若能适当做做减法,不忍痛却轻割爱,或许就会别有一番天地了。

  过时其实比肤浅更加可怕,因为根深蒂固,难以更改。但凡是过时与陈旧,终将随着时间枯萎。就别历史上见了吧,这不就已经见过了吗?

  特约评论员:戏剧拉灯(李亦燃) 剧评人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