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曲

于魁智不习惯坐办公室 带团为剧院创收500多万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郭佳
2011年09月06日09:10
 


  知名艺术家出任院团领导似乎鲜有成功的案例,往往是疏于管理的同时又误了艺术,但其社会名望所带来的无形资产却又让业务骨干直通院团领导变得那么顺理成章。能在艺术家和院领导两个角色间游刃有余的人不多,于魁智虽不敢妄称成功者,但盘点一年来“双跨”的成果,他无疑已经拥有了一些可以沾沾自喜的小资本。他虽然仍旧没有习惯在自己的专属办公室办公,电脑没开过、暖壶没用过,每次进去都是缘于从楼道的落地窗看到桌上有待批的文件,但对于剧院一系列的宏观构想如演绎了千百遍的戏文一般侃侃而谈,足见已到“知天命”年龄的这位当红名角对自己肩上责任的明晰,“戏唱到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非个人的追名逐利。”

  足迹和场次数字打消了人们对他的疑虑

  这一年来,于魁智不仅担任了剧院很多对外发布活动的主持人,成了剧院的门面,对于剧院的宏观规划更是了如指掌。“这几年国家京剧院的重点是剧院艺术风格的建立、提携新人和培养年轻受众,为此,三个团都有一系列的规划。”虽然已经不再担任一团团长,但于魁智的艺术实践仍然在一团。从今年1月1日到8月28日,他和团长李胜素率领一团走遍了全国13个省、37座城市,演出了81场,给剧院汇回了500多万元,这其中还不包括12场进校园和10场公益演出。这样的数字一方面让于魁智很有成就感,但他称自己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只是觉得来剧院30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待。而这组数字无疑也打消了很多人“于魁智是否陷入繁复事务性工作而无暇抽身登台”的疑虑。

  勤奋和执著在圈内有口皆碑

  从10岁开始学戏时一心想出名,到1978年考入国戏后连续4年的三好生,再到毕业时填报的三个分配志愿皆是“中国京剧院”,于魁智的勤奋和执著在圈内有口皆碑。当年和他一起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的前身)的30多个同窗中,如今还活跃在京剧演出一线的已经没有几人,出国、转行似乎成了当年这一代梨园天之骄子的主流选择。于魁智说,“和我同宿舍的为了出国拼命学英语,那边是他听着《跟我学》大声朗读,这边是我放着《击鼓骂曹》放声歌唱。那时流行跳交谊舞,但我从没去过排练场改成的交谊舞厅,人家跳舞,我就到叶蓬老师家学戏。”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由于正值《杨们女将》和《知音》双线排练,他几乎没有时间陪儿子。“儿子今年初三了,我很少参加他的家长会,连陪父母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睡眠更是严重不足,可以说是抛家舍业。我总觉得,戏唱到现在,考虑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对于每个团里的年轻人他的态度都是“要善待”

  对于团里的年轻人,哪怕只是翻跟头的小武生,于魁智的态度都是“要善待他们”,业务上有追求的尽量满足,生活上有困难的尽量解决。有个演员房子租期到了,被房东赶出来,因为排练时间很紧,整理好十大包的东西却没时间搬家,于魁智专门为他调整了排练进度;年轻演员希望多学戏,于魁智利用自己的人脉为他们寻找一对一老师。

  虽然自己没有微博,但于魁智很关注,“不过我从不认真看捧我的文章,我更在意对我艺术上善意的批评和建议。8月31日,我们进行了《杨门女将》的第一次彩排,当时有些戏迷在场,之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贴出了对我塑造的宋王的一个建议,他认为我在一个情节上的处理不够准确,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寥寥数语对我启发很大。对于这样的批评我心存感激。”每晚回到家,忙碌了一天的于魁智还有一件事就是认真阅读并回复短信,“今天是我升入高三的日子,这意味着我离高考更近了,离大学更近了,离北京更近了,也离您更近了”,一位小戏迷的短信让于魁智备感温暖的同时也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