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无所适从的中国电影:烂片与票房的无规律关系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云飞扬
2011年08月24日09:33

  每个人心中都有“烂片”的概念。烂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所谓烂片,只是约定俗成的说法,所谓口碑,与票房和影响力无关。烂片中有票房黑马很正常,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符合电影、商业和全社会的规律。质量、付出与收获,在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反比。

  诸如《财神客栈》、《B区32号》、《孤岛惊魂》、《大笑江湖》,基本上都是烂片黑马。本人已经不是标准意义上的观众,口碑不佳也要看,看电影是工作。对于普通观众,我的建议是,愿意看就看,不想看也无所谓,无论是烂片或者是好片,电影不是精神生活的全部,不要搞得多紧张。

  烂片能成为票房黑马,都有哪些原因呢?其中是否有电影行业值得借鉴的地方?烂片的烂,往往是指拍的具体文本不够好,票房好当然有其原因,特别是做事后诸葛亮式的复盘,偶像引发的粉丝消费自然是最关键,题材也往往是扣合大众话题,在轻消费的时代,迎合普通观众的消闲娱乐很重要。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只需要烂片。

  一部口碑不好甚至很差很无聊的影片票房却意外大好,甚至独占鳌头,这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不好简单地说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正反面的效应都很明显。当前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呈现这种混沌现象,对于投资业来说,绝对不是好事情,沉没的投资将以加速度的销魂姿势打水漂。热钱的进入,对于很多从业人员来说,短时间内收入增加,长期来看就难讲。或许某个时间点,观众、市场就会决绝的惩罚电影产业。产业难以升级,终极原因之一就是烂片发大财。《孤岛惊魂》判断准确,执行力度和完成度也较为出色。烂片的票房好也不纯粹是粉丝消费冲动,而是有步骤、有意识的引导过程,不过能否引爆则不一定。

  像《钢的琴》这样大家都说好的影片票房不好,而像《孤岛惊魂》这样基本没人说好的影片票房却一路飙高,这也算是当下电影市场生态的正常表演,再次残酷的证明有诚意、有创意的电影,未必有好造化。当然,这也与《钢的琴》宣发不到位有关,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他们误以为《钢的琴》是悲催的文艺片,其实商业要素非常明显,《钢的琴》与《盗梦空间》、《海角七号》、《十一罗汉》等电影都属于“强盗电影”。在我看来,与其说《钢的琴》是在讲述造琴的故事,更不如说它是一群中年人寻梦并为之努力的过程。从剧情设置编排而言,《钢的琴》与《盗梦空间》、《海角七号》、《永不磨灭的番号》更像是“强盗电影”(Heist Movie》,都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走在了一起,他们为之努力、奋斗,经过挫折最终实现,也是很棒的黑色电影。

  《钢的琴》票房不好,好在口碑甚佳,所有相关的主创都加分了,尤其是张猛,将有机会成为可能的大片导演。中国电影鱼龙混杂,也说明总有龙的传说和踪迹,也许张猛能有更大出息。第六代导演之后,还没有所谓的中国电影第七代导演。第六代导演本身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基本上把第五代之后的导演都装进了这个箩筐,很多导演并不承认这个概念。能不能比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曾经的国际获奖大户,通过奥运会成为“国师”,与张伟平的默契配合)走得更远,大约也是个假定的难以回答的问题。中国这三四年变化太严重,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或者说是权贵资本主义,环境时刻在改变,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什么样的时代,出现什么样的电影和导演,每个人都不可能超越时代。未来的路还很长,无法回答。但是可以说的是,第六代很错综复杂,谁能弯道超车,我们能做的唯有拭目以待。

  烂片出黑马这种现象,会长期出现。中国电影将长期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本质的改变,那么烂片出黑马一定会经常闪现,却又没有规律。大投资的电影,无论是好片还是烂片,都有可能赔钱,大烂片的投资回报率未必高过中小成本,堆积大明星也是如此。就以2011年来看,一部电影能否盈利,几乎就是薛定谔的猫一般。

  中国电影观众的口味变化太快,几乎要以档期、季度来分析。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电影观众在中国人中、网民中是非常窄的小众。即便是创造14亿票房的《阿凡达》,也不过是2千万观众人次罢了,再刨除重复观看的人次,天花板一目了然。“斥巨资打造”即便不是噱头,往往也难以真正打动观众。这是为什么呢?答案绝对是目标观众藏在五亿网民(有的观众甚至不上网)之中,很飘渺。宣传发行时,那些路牌、LED、硬广、软宣,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才能诱惑观众入场,本身就是道没有方程式的难题。投资无所谓多少,几百万也可能赔钱,上亿也或许赚钱,纯粹要看具体项目操盘人的能力和运数,造化也很重要,际遇总是难以复制,甚至复盘都无从找到确凿的经验。至于说类型片,武侠片是华语电影公认的最成熟类型片,可是只有《叶问2:一代宗师》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过2亿,大多数武侠片投资人压力都很大,投资必然小不了,而广告又很难植入,而票房区间则相对固定。喜剧片和时装片、恐怖片都各有招数成功,不过一哄而上的结果又很难想象。

  中国电影业不可能脱离中国大环境而单独存在,GDP已然全球第二,电影业也在往这个位置狂奔。目前来看,热钱、游资足够,政府也够支持,况且老板们也愿意以极少的成本获取非常高的曝光率。无论如何,投资电影总是显得有品位,附加值又相当明显。当然,很多人以此下盘很大的棋,也有的就是钱多难受,进来玩玩,玩电影还是玩明星玩编导那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这个玩,既可以是中性词,也是褒义词和贬义词,要看具体的语境。中国电影的发展,首先需要简单、粗暴、直接的投资冲动,电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是智力密集型产业。电影票房又往往难以准确预期,测不准定理也起作用。但从整体上讲,2002年底《英雄》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增长通道,2010年突破100亿,大约四五年后,大约能冲到全球第二市场,大约人民币升值也能起作用。必须要指出,中国电影缺乏各种人才:制片人、监制、导演和编剧、明星,都相当的匮乏,目前仍然是在靠二三十年成名的主创在支撑着市场。未来几年,假设新人难以真正上位,危机四伏。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约57亿人民币,怎么看这个数字?57亿的数字其实很可怜,完全无法与其他行业做比较。据博纳集团老总于冬说是靠50亿的制作投资获得的回报,再加上宣传、发行以及电影院的投资,完全没有用一般意义的财务审核来考量。绝大多数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几乎没有,电影衍生品的销售又极不乐观。票房之外,电影频道和网络版权是相对固定的回收,此外就是现代题材电影的品牌植入,这已经是电影投资学的重要课题。好莱坞大片,诸如《阿凡达》、《盗梦空间》、《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确实能以一部电影超过华语电影的票房,这个差异令中国电影人很焦虑很痛苦,然而在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只能寄希望于加强内功修为,同时美国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落潮,否则我们要较为长期的面对这一局面。实际上,中国电影人往往难以做到清晰定位,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这两个极端都是要不得的态度。好莱坞大片要面对全球市场的审查,从一开始就萃取最大公约数来做,经验、人脉都足够的前提下,所谓“普世价值”体系下的电影产品整体而言非常强大。

  还要说到盗版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十几年,当年也曾经令香港和内地的电影业几乎死翘翘。到今天来看,也许盗版对票房的影响已经不再那么大,但也还是很严重,看我说话说得多犬儒,最重要的就是电影业无法单独从社会大环境中抽离抽离独自去发展,又不能不要求某些嗜好盗版的观众,还是希望更多的观众去电影院里多看电影。盗版的观众与愿意进电影院的观众,已经实现了相当部分的分流,重合度的比例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随着通货膨胀的高企,电影观众已经不再觉得票价那么惊悚,这本是很多人还债的良机。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的电影观众总人数很少,主要是资深影迷的习惯观影和白领、恋人等的社交需要,全家欢看电影大约也就是动画片。盗版很专业,他们的流程细分、各司其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到铺货最广,也算是为广大人民服务了。盗版业要是能够统计从业人员、受众群和GDP,相信很可观。这个可观,不能给电影人以回报,因此绝对不能鼓励,不过确实不能在电影院里公映的电影,看盗版是好办法,当下与电影有关的中国人,都享受过盗版带来的好处。

  云飞扬(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