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寻找《倭寇的踪迹》:血肉之躯 刀光剑影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梁琪达
2011年08月11日14:44

  ‘万历十五年’一个被历史大家黄仁宇先生特别诠释的年份,他以一种贯穿前尘后事的眼光审视了一个酝酿祸端的不起眼的时间阶段,将明衰不祥的线索、伏笔、隐语纷纷呈现。徐浩峰写作小说数年,终于操持起导演本行,一气呵成电影《倭寇的踪迹》,这部电影故事发生的年份,恰好也是万历十五年,不言而喻,《倭寇的踪迹》中的庙堂与江湖,都带有一股白檀与瘴气混杂的气味。

  锦绣光景 末法世代

  《倭寇的踪迹》是徐浩峰创作的小说,他以小说为基础,运用电影手法构建了一个奇特的明代武侠世界,故事讲述了明朝万历十五年,‘倭寇’进犯,引起南京城内一阵骚乱,官员、武士团、波西米亚妓女、深闺姨太太、深山隐士等人物悉数登出,秦淮河畔,燕歌升平,为了决选出精壮武士出战缉倭,擂台惨斗激战,波折重重,血肉模糊,谁料故事却是另有隐情,令人一嗟三叹,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里不见萧条呻吟靡靡气息,尽是浑身是劲的刚毅洒脱,无论男女老幼登场人物都带有真切的俗家气质。然而,这场骚乱,实则洞察明了了明代统治规则的纰漏,‘倭寇之乱’检验出的是武侠之道的衰败,是法则之道的势弱,也道德沦丧的国运将亡的症结败局显露。在此末法世代,侠道要守护的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给出了深刻的答案。

  诡秘武者徐浩峰

  徐浩峰又叫徐皓峰,大学念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留校当老师,才华是同学老师公认的,关乎他个人的事迹更是在晚辈学生之间流传甚广,如果希望了解他,还是不能指望透过日常交流,也许看他的小说更为顺畅,可以了解更深入。徐皓峰的小说《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的小说里描述了非常人所臆断的武林世界,烟火市井气甚多,字里行间涌着一股好生之德,精辟之处往往点出了一种奋命的搏杀,皮囊肉身置之度外,精神上修行的决斗。徐皓峰也被后生称为徐师,人如其文,变幻莫测亦然赤子之心,刚毅秉性又偶然发萌,诙谐与晦涩的质感交织其中。徐师的悟道方法,放入了小说创作之中,悟与惑,青春不羁,大气磅礡,刚烈中又见柔情,他控制故事力道拿捏精准,让看客恍惚间,徜徉文字,如见武士若隐若现的身影。徐师惯常以痴痴笑笑,半醉半醒的笔触来刻画人物,他笔下的主人公多是一种侠隐的感觉,肉身浸染俗世法则,心灵搁在了世外桃园,皆快活自在。

  《倭寇的踪迹》:有武有侠

  “江湖”是个虚构的语汇,却让诸多文豪墨客流连忘返,“江湖”呼应着“庙堂”,永远迸发了一股勃勃生机又交杂着荒芜情绪,也是带有反抗与归隐的意味的领域。《倭寇的踪迹》细腻着实地铺垫历史光景,‘江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出了文治武功相接的饱满质感,恪守武道的武士在迂腐社会之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谈何容易,武士沦为看家护院的打手,在道听途说的缉捕倭寇的比武之中,沦为了笑柄,此为一悲;抗倭大将半身戎马落得荒草埋没,无人颂赞的下场,传世武功也废了,武功精神也废了,此为二悲;政治为先,压抑武将,旁枝末节束缚武功发扬,最后埋下了祸根,此为三悲;徐浩峰透¬¬过《倭寇的踪迹》这部电影说出了侠客生涯的宿命,又尽量用轻松玩笑话来归结了他们的命运,另一方面以历史钩沉结合武功激斗展示了末法世代的中国功夫,整部电影况味十足,有武有侠。

  文/梁琪达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