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文艺报:《开天辟地》从石库门出发的革命航程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戴平
2011年08月02日08:43

  日前,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共同演出了由孟冰编剧的话剧《开天辟地》(又名《谁主沉浮》),这是一部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再现我党创始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革命气概和生命历程的作品,是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

  该剧以一个现代青年记者雷子穿越90年时光与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对话交流,串联起剧中一个个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详略有致,再现了“一大”会议的场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里召开。电闪雷鸣,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参加“一大”的党员代表李达、李汉俊、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刘仁静、张国焘、何叔衡、毛泽东、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荷兰人)、尼克尔斯基(俄国人)等,都从照片的镜框中走了出来,彼此握手拥抱,坐在观众非常熟悉的那张长桌前开会。在舞台上表现坐着开会,而且有近一半的人背对观众,是创排戏剧作品的大忌,但编剧孟冰和导演王延松出奇制胜,自始至终以“一大”会议作主线,以会议贯穿全剧的始终。会议长桌随着时空的交错,时而前移,时而靠后,有时是舞台焦点,有时隐入黑暗之中。长桌成为《开天辟地》的一个符号,一个标志。最后,代表们透过历史之窗,看到如今毗邻“一大”会址的上海“新天地”灿烂欢乐的夜景,海外高端英才的回归,酒吧里小乐队的歌手演唱的景象。这又是很有创意的一笔,产生了多变而强烈的视听效果。编导在全剧结构上对时空的自由把控,使得具有震撼力的场面和画龙点睛的叙述相结合,使这台话剧不是干巴沉闷地说教,而是色调丰富多彩,节奏变化起伏,更加突出和深化了全剧的主题。

  《开天辟地》以人带史,一一交代了13位“一大”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各不相同的命运,勾勒出中共早期的党史。这群中国现代革命的先知先觉者们,踏上革命征程之后他们的人生成败沉浮,令人感慨深思。这是一部具有艺术感染力、鲜活生动、对青少年进行党的历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教材。话剧浓厚的政论色彩,也增添了戏的深刻和厚重。编剧借毛泽东之口回答记者雷子“为何还要坚持向前跑”的发问,慷慨激昂地说道:“总有一股无穷的力量在牵引着我这样一直不停地奔跑下去!虽然我知道,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充满了艰难险阻!虽然我知道,在这条道路上会有许多痛苦;会有许多悲伤;会有许多流血;会有许多牺牲;但我决不会停下来,我要一直跑到我的理想实现的那个地方。”这一段话,说出了千百万为真理和信仰而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矢志不移的革命先行者的心声。

  话剧《开天辟地》注重历史真实,不仅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的梗概,而且呈现了细节的真实。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融合的背后是经过认真考证和提炼的历史真实,大大加深了戏剧的认知力和可信度。比如张国焘主持会议、毛泽东和周佛海作会议记录、马林之死等细节,都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正如剧中主题歌所唱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感动记在我心中,那感动是信仰、是忠诚、是继承”。这出戏,将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从上海石库门出发登上北京天安门的人只有两位是中共“一大”的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经过千难万险,两位革命先驱乘坐的那艘红色信仰之船,终于抵达了成功的彼岸。戏剧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场景、营造环境氛围,为严肃的主题增添了丰富的视觉形象。屏幕上依次展现了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西柏坡、开国大典和新上海的画面,表明党的“一大”理想已经实现。历史和现实的比照,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的互动,从“一大”到“十七大”的延伸,又表明历史的航船正在驶向新的目标。“开天辟地”是十分光荣和伟大的,但同样伟大的明天,更有待于我们去开拓、去创造。(来源:文艺报)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