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模式的疯狂喜剧
“向死而生”的这群小人物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
悲剧的最高形式是喜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番号》做到了这一点。
很多观众在评论中说,看这部剧会有“精疲力竭”的感觉:它先是“无耻”地勾搭出了你所有的笑细胞,咯吱你的全身毛孔,令你觉得这些人物如此可爱。然后更加“无耻”地摆明了告诉你,让你笑的那些人都注定要死的,但在这时你已经深陷其中不得抽身,明知道是个悲壮的结局,依旧准备着纸巾眼巴巴地等着。
从这个角度上看,《永不磨灭的番号》要比《借枪》《武林外传》更接近荒诞派的本质:用疯狂喜剧的形式,来表达一种严肃的悲剧主题。它确实也达到了目的,提供的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麻醉剂,而是令人痛定思痛的苦酒:为什么这样一群可爱而真实的人,最终走向了牺牲?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草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默默无闻甚至没有番号?他们没有被记住,但他们从来也没有被忘记。
这种对无名英雄的祭奠、对家国被侵略的切肤之痛、对耻辱历史的警钟铭记,才是徐纪周最终需要表达,并且表达得非常清楚到位的主题。效果并不比大嗓门、大场面、大英雄的传统抗战剧差。所以如果把《番号》,与《抗日奇侠》对等起来,将是莫大的错误。
供解读的N种可能
每一个看《番号》的观众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己心底最熟悉的影子 |
荒诞派抗战剧的另一种表征,是有无数种解读的可能性。
如果你问一百个看过《番号》的人,他们会指出这部剧近乎类似的一百部影视作品,名单包括《集结号》、《我的团长我的团》(高清在线观看)《七侠五义》《隋唐演义》《水浒》《鹿鼎记》《亮剑》等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层次,在这部剧里找到的共鸣都不一样。
从人物的角度看,有人会看到实用主义的生存哲学(李大本事),但有人又会看到理想主义的悲歌(陈峰);从剧情角度看,有人看到了历史的荒诞无奈(被牺牲),有人看到了草根英雄的无名挽歌(只要了一个番号),更有人看到了什么叫做“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如果扩展开来,李大本事从无人相信,到最后建立起一支独立团,完全是现代版的“商战教材”……
这也是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番号》的原因:N种存在的可解读性,让这部剧找不到一两个可以用来概括的、准确全面的词汇。从目前有的剧评来看,确实每个人的角度完全不一样,而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前兆”:讨论是流行的基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