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福建人艺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文工团二队带着战争的硝烟,敲着胜利的锣鼓,随着解放大军进入福建。入闽后改为福建省文工团。1952年正式成立了福建省话剧团。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艰苦中创业,深深扎根于福建这片热土,开拓出话剧舞台艺术的一片新天地。1985年更名为福建省话剧院,1993年发展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半个多世纪以来,福建人艺培养了一大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话剧艺术家;创作演出了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剧目:五十年代,拓荒耕耘,创作演出《种桔的人们》获华东话剧演出大会演出奖,《海滨激战》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二等奖。 六十年代,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剧院生机勃勃,《龙江颂》选调晋京入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文化部授予优秀话剧创作奖、优秀演出奖。七十年代,剧院在重建中振兴,《泪血樱花》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化部创作奖和演出奖。八十年代创作《初春》晋京再入中南海演出,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海峡情祭》晋京获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优秀演出奖,并受到文化部艺术局、中国剧协的表彰。组建儿童剧团,拓展演出市场,《麻达与凤凰》、《小花马戏团》同获全国儿童剧会演演出奖和创作奖。《中、小学生课本剧》为话剧艺术进校园拉开了帷幕。九十年代《沧海争流》连续获得“中国话剧90年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大奖、05—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围剧目等多个奖项。
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建人艺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固守大剧场,不断出新戏,坚持在困难中奋进。历经十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历史剧《沧海争流》成为剧院代表剧目。直接反应青少年禁毒题材的儿童剧《爱与恨》与童话剧《渔童》先后参加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 相继获奖。《龙眼树下》、《我的父母之乡》在省内获奖之后为进一步打造提升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福建人艺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怀下,在服务海西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剧场、舞美综合楼等发展硬件相继落成,大院的综合改造也已在规划之中。届时将真正形成福建省话剧演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