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念排演的话剧《撒娇女王》公演,不知道彭浩翔是否听得见剧场里的掌声和嘘声,但争来争去的故事如果仅仅是如今话剧里所呈现的,那么彭浩翔《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也不必做了。或许他们争执的是这个剧名吧,“撒娇女王”是个有浓重商业企图的好名。今天我们不谈创意剽窃,但敢问主创,话剧《撒娇女王》的故事有多少跟“撒娇”有关?
其实故事讲的是四个城市里痴男怨女的情感纠葛,并非探讨撒娇,而是跟哀伤女作家、闪婚族、小三等话题人物思考爱与被爱、付出与失去。没有了何念之前华丽的舞台,就在一座旋转的木质双层楼中变幻情绪,悠扬的协奏曲动人心弦。即便剧情狗血老套,跟电视剧一样没完没了,但这样的故事最能击中看戏的文艺青年,剧场里倒也笑泪不断。你爱我,我不爱你,我爱她,她爱他,狗血从来都好卖。
然而此戏之外的事情却比戏本身曲折得多。首演开场后半小时,在事前没有半点告知的情况下,北京话剧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长达半小时的“贴片广告”:主办方让吕燕等名模占用正常演出时间为某服装品牌走秀,观众席怨声载道,数人高喊退票,而谢幕之后也无人做出任何解释。导演何念只在微博上寥寥数字回复这是个商业广告,称“如有安排不当请观众谅解”。我对这解释更困惑,何老师果真不知道这是“安排不当”?!
商业进入观众基础薄弱、资金短少的话剧市场是好事,《撒娇女王》剧情中也有不少植入广告,呈现还算合理,但商业不要以为话剧看上去娇弱就可随意凌辱,如何从最初就懂得尊重观众,如何让商业与话剧更目光长远地结合,如何更巧妙处理当下现实题材与商业产品的植入及互动,不是个小问题。且说这半小时商业秀,主办方觉得可以作为话剧的前戏,但前戏这个东西,做得太短不来劲儿,做得久了,总是撩拨荷尔蒙却不来真格的,就别怪对方心烦意乱了。等这些“衣食父母”的观众开化了,没人会在意媒体所“交口”出来的“票房蜜糖”。做戏如做人,礼多人不怪,多解释一句,不早风平浪静了?面子真不是个好东西。
首演的上座率目测有七成左右,但据说有很多团购:48元团购原价280元的票,又惹来提前购票观众不满。该戏出品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直强调“绝不团购”,如今又“贴片”又植入,作为最早走市场化的国有院团之一的上话,市场化是不是就彻底向钱看?万事讲究巧妙,在话剧群众基础还无比脆弱的当下,这是一群谁都伤不起的人。那么,请,做点尊重观众尊重市场的好戏,对他们好,别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