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北京国际电影季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新闻动态

北京国际电影季:影迷狂欢还是专业评奖?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开普敦效应
2011年04月26日11:45

  虽然总是拿中国电影在2010年票房过百亿来说事显得特别没出息,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确实是全球票房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电影都属于夕阳工业,日渐显露疲软态势,而在中国,电影票房却在以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大量的热钱涌向电影行业,去年100亿,明年的目标是130亿,没有人觉得中国电影有是什么理由会停滞下来,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片充满着商机和活力的土地。

  北京,作为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电影子民的帝都,却长期以来缺少一个与之相称的国际性的电影盛会,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和遗憾,而由此应运而生的国际化的电影盛会——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就是对这一缺失的一种回应。在想象中,它确实应当是一次星光鼎盛、影迷狂欢的盛会。而实际呈现的效果是,它更多的其实一个大秀场,在这个大秀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景象,你可以对它不满,对它抱怨该请的人没请到,该演的电影没上演,该有的国际范儿没做足,整个电影季看上去面目模糊,定位不清,整个过程看上去像是一次伪装的高潮,如果要抱怨,我们有各种理由各种角度来指责这次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但是,又有谁敢怀疑,北京偌大一个文化中心首善之都会搞不定一个国际性的电影活动?这座在几年前才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搞一次国际电影展映活动,而如今,它更大意义,是它让北京有了一个与之相称的国际性的电影交流平台,这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跳板,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在这个跳板上,腾空而起,它需要的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以及转身后所要寻找的落脚点。

  从这一届电影季的红地毯阵容来看,它更多的像一次电影人的盛会,同时更多的是一次面向大众的一次电影普及运动,从它所选择的影片就可以看出这一倾向,不同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年参选的来自世界各地带有浓重第三世界文艺肃穆气息的电影云集而来,北京国际电影季所选择的影片大多是近期最热门的大众电影,《社交网络》、《黑天鹅》、《烈日灼人》等等,它不是一次小众的影迷聚会,而是一次大众的电影狂欢,尽管在票务、影院场次安排上,多有批评,不过至少我们最初从这些影片的选择上,还是可以看出主办单位在口味选择上走了一条更为大众的道路。

  《黑天鹅》的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还有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领衔的国际电影节6人主席团,则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国际电影季在未来蜕变的某种可能性,也就是朝着专业的电影节的路线转变的可能性,尽管不评奖的电影节也并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比如日本福冈电影节,也是只展映不评奖的电影节,旨在交流电影文化,但是有了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吸引的来自世界各大影展的专业影人的目光,还有中国电影飞速的发展势头,北京这一中国电影发展最活跃也最热闹的文化中心,又有什么比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电影群落中的一个重要奖项更有意义的事情呢?戛纳偏重艺术电影、威尼斯是老牌正统电影节、柏林更偏重政治色彩较重的影片,谁也不是刚办了第一届就角色分明、个性突出,北京国际电影季还在路上,总结经验,确立定位,是北京国际电影季在下一届来临前的当务之急。

  开普敦效应(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责任编辑:李瑞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