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内地电视

李幼斌《旗袍》说沪语 引发“影视剧方言”争论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1年04月22日16:48
李幼斌(资料图)
  王志文、李幼斌、马苏、刘佩琦等主演的谍战剧《旗袍》明晚将在东方卫视开播。据悉,剧中人时而会说出几句地道的“阿拉上海闲话”。

  方言点缀上海风情

  《旗袍》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剧中不仅会出现百乐门舞厅等老上海地标,还有旗袍美女月份牌等上海特征物品。让主演们说沪语,也旨在增添此剧的老上海风情。然而,李幼斌和马苏是东北人,刘佩琦是北京人,他们怎能张口说出地道的沪语呢?原来,一批上海本地演员将为他们配音,还有字幕,不影响外地观众观看。

  争议声中常有突破

  影视剧中能否说方言,一直存在争议。大力推广普通话无疑是应该的,但是这不等于取消方言。在艺术作品中,鲜活的方言具有独特魅力。赵本山的小品如果不用东北方言表演,可能成不了央视春晚的小品王。《武林外传》如果没有众多方言,难以产生喜剧效果。电影《抓壮丁》《秋菊打官司》《不是闹着玩的》等皆因采用方言而产生独特效果。

  最近在上海拍摄完成的湖南卫视红色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剧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五大领袖都讲家乡话。导演桑华表示,此剧女主人公萧湘是湖南人,她奔赴延安,毛泽东见了这位小老乡,能不说家乡话吗?如果说普通话,反而不够真实。

  适当采用有利保护

  如今各地方言传承已受极大冲击,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在北京已很难找到能说地道北京话的小孩,在上海也有许多孩子不会说上海话。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普通话早已成为主流,需要担心的倒是方言可能成为绝唱。中国是个语言丰富的大国,允许一些方言适当进入文艺作品,不但不会影响普通话推广,还能起到抢救和保护方言的作用。事实上,目前影视剧拍摄中受限制的主要是南方方言,这是一种语言上的不公平。

  上海10多年前拍摄了三部沪语电视剧《孽债》《夺子战争》《何需再回首》,一度让海派电视剧扬眉吐气。但那以后再也没有一部沪语电视剧问世。失去方言魅力让上海电视剧少了一些亲切感。 记者 俞亮鑫

(责任编辑:news)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