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话剧

独家策划《双城记》之:京沪话剧两地书

来源:搜狐娱乐 作者:赫佐格林 陈乱乱
2011年04月21日23:00
 


  票房:票房蜜糖与千万窝头

  上海的商业话剧是有传统的,20世纪初,郑正秋的新民社就以商业剧闻名,而40年代孤岛与沦陷时期的上海,以中旅、苦干等剧团为代表的商业话剧颇有些今日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的味道。相比于北京人艺每年动则三四千万的政府拨款,上话所走的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实在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据了解,2009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全年的票房收入超过了上海京昆越沪淮所有其他剧种票房收入的总和,另外民营剧团数量也在迅猛增长,以现代戏剧谷2010年秋冬演季受理申请资助的50个剧(项)目为例,民营剧团的作品达20台,可见比例之高。

  谈到上话的票房成就,就不能不提被媒体称为“票房蜜糖”的青年导演何念,这个已经是上海话剧界一个现象级的人物,7年创作了将近20部戏,票房收入达1.65亿元,《武林外传》、《杜拉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甚至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链,也让更多的观众回到了剧场中。而在近期,与彭浩翔(在线看影视作品)因为涉嫌抄袭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话剧《撒娇女王》也在一片沸沸扬扬中即将在北京上演。

  相比而言,北京话剧市场的商业化程度远没有上海来得彻底。北京人艺几乎找不出一位真正意义上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甚至整个北京话剧圈都难以找到一位可以与之相匹敌的导演,尽管孟京辉的话剧在北京也很有票房号召力,但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差别的,孟京辉以先锋戏剧起家,以先锋的方式获得文艺青年的追捧,一句“大众审美都是臭狗屎”誓与主流戏剧划清界限,而何念则是一开始就以一种迎合大众的姿态出现的“戏剧超男”。

  向来在票房上难有作为的北京人艺近年在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作品就要算是全明星阵容打造的《窝头会馆》,这部集结了何冰、濮存昕(在线看影视作品)宋丹丹(在线看影视作品)、杨立新、徐帆(在线看影视作品)等五星级明星阵容的话剧,邀请了金牌编剧刘恒。在首轮演出的36场中,平均每场的上座率超过九成,创下1020万元的票房纪录,个别单场票房收入甚至超过经典话剧《茶馆》。

  这边上话一路向着商业化的票房之路大踏步迈进,那边北京人艺俨然一副不差钱的姿态保守着话剧艺术的老牌现实主义的牌坊巍然屹立,考虑到两边艺术追求、商业愿景的不同,许是我们杞人忧天了。

  用人之道:明星话剧 各有千秋

  近年来,明星话剧是京沪两地话剧圈的必备因素,不管什么话剧,只要打上“明星版”,身价立马翻倍,北京上海两地利用两地发达的影视明星资源,也开始大打明星牌,上话有自己的话剧明星郭京飞、钱芳、马伊琍(在线看影视作品)、吕凉、周野芒、潘虹、徐峥(在线看影视作品)等。北京人艺的话剧明星更是阵容强大濮存昕 徐帆 宋丹丹 何冰 梁冠华、杨立新、冯远征、陈小艺(在线看影视作品)等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名角儿。

  不过上海毕竟不如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来得星光熠熠,同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相比,上话的明星资源远不如后者丰富,可用的人也不多,近年来,除了徐峥参演了何念的《资本•论》,周野芒去年演出了《1977》等,还有潘虹、达式常主演的《雷雨》,早年间排演的《金大班的一天》还请来了谢晋和刘晓庆(在线看影视作品)。但与北京人艺动则请明星出演话剧不同,上话在使用明星上往往只是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其功能并非无可取代,对票房和影响力有一定贡献,但并非决定性的,但试想,假如《窝头会馆》不是濮存昕、何冰、宋丹丹这样五星级的明星阵容,能否一样取得上千万的票房成绩?答案很令人怀疑。

  另外,上话与人艺的演员在表演风格上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拿两个剧院的中生代演员濮存昕和郝平来说,濮存昕的表演激扬大气,对人物的诠释深刻熟稔。由于北京人艺始终保持着不用麦克风的传统,人艺演员大多有着较重的“话剧腔”。郝平的表演则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自然圆熟,举重若轻,处理人物更加细腻生活化。近些年郝平也正在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冷幽默表演风格,郝平直言,自己不喜欢悲剧,而即便演悲剧也喜欢用喜剧的方式来呈现。“我拒绝常规的表演,喜剧方式表现的悲剧有时候比直接演‘悲’要更为动人”,郝平说。

  观众:北看门道 南看热闹

  最后来谈谈观众,究竟是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话剧,还是有什么样的话剧才培养了什么样的观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直观来说,北京观众构成丰富、层次复杂,老中青都有各自的话剧观赏偏好,上海观众则普遍偏向年轻化、时尚化,北京的话剧市场的观众相比上海话剧观众有两“多”,一是懂行的人多,北京毕竟是文化中心,各路人马藏龙卧虎,普遍艺术鉴赏力较高。香港的林奕华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曾说:“每次戏到北京演都会蛮紧张的,因为北京的观众最懂戏,上海广东观众像是来剧场看一件好玩的事情,但北京观众不是,他们是来看戏的。”

  另一个“多”是赠票多,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关系复杂衙门多,自然各种赠票也多,对此上话总经理杨绍林认为,“北京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许多地方上的戏是要到北京去评奖的,他们不是为了挣钱,上海情况就会好很多。北京演出市场的盘子比上海大,上海演出市场比北京更成熟和规范。而且我们中心的戏票价都不高,小剧场的戏一般就一两百块钱,大剧场的戏三百多块钱,应该说都在市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所以,上海的赠票情况比北京要好得多,票房也都是真金白银卖出来的。

  拉拉杂杂谈了这么多京沪两地话剧不同特点,并不是要分出二者之间的高下雅俗,而是为了呈现南北两地话剧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价值追求下所展现的不同风貌,而两者也并非是铁板一块,随着近年来两地话剧圈交流的增多,双方也在某些层面上表现出“京海合流”的趋势,海派的青春时尚、锐意变革,但也有《商鞅》、《正红旗下》的主旋律,京派的严谨大气、铿锵刚劲,但也有开心麻花、小剧场话剧遍地生长。

  戏剧是对生活淘洗和提炼,这是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再到易卜生一路沿袭的方式,无论是史诗般的光环还是撷取一剖生活的涟漪,最终都沉淀在了对人生真谛的耐心描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京派还是海派,无论是减压话剧抑或现实主义大作,众人需要的差别也仅是一瓶可乐还是一瓶醇酒的差别。(文/赫佐格林 陈乱乱)

  点击进入专题页面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