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戏曲大省,豫剧堪称中国的第一大剧种,需不需要黄钟大吕式的作品?《苏武牧羊》的问世会不会引起戏剧创作的“豪华攀比风”?昨天,本报特别开办了“《苏武牧羊》群众讨论会”,很多读者通过电话、网络参与了讨论与投票。投票的结果显示,赞成大制作的有50%,不赞成大制作的有32.5%,还有17.5%的读者对此不作评论。
《苏武牧羊》非“大”不可吗?
专家论战
看过大型原创历史剧《苏武牧羊》的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一个“大”,也正是这个“大”字惹出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质疑。
省剧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涌泉说,从剧团数量、从业人数等硬指标来看,豫剧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剧种,近年来河南戏曲创作已引起全国的关注,我们需要创作让国内同行折服的大作品。
评论家王洪应认为,我们应该有黄钟大吕式的大手笔大作品。作为省级剧团在创作中还承担着示范的责任。在艺术高度上、在创作的胆识上都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人,在艺术继承和发展上大胆探索。现在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省豫剧二团大胆搞这个“大制作”剧目,我们要支持、理解和宽容。
剧作家姚金成说,现在有人一直在提戏曲都市化问题,大都市的豪华剧场越来越多,自然对戏曲作品的外在包装要求高了,简单地挂个布景岂不是太寒酸?
群众发言
参与投票的读者中有50%赞成、支持大制作的戏剧作品。
读者“黑暗阳光”:大制作还是比较看好的,毕竟现在想吸引观众进剧场,还是大制作较有吸引力!
《苏武牧羊》大在哪
投资大:450万元
主创阵容大: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化妆、主题歌作曲、舞蹈编舞等汇聚了国内相关专业的顶尖人物。
演员阵容大:除了李树建、丁建英、田敏、高红旗等省豫剧二团的主要演员外,还特邀了其他剧团的名角加盟。演员、演奏员、舞蹈演员等多达百人。
舞美形制大:巨大的边台和旋转舞台是河南戏曲舞台上从没有过的,开了河南戏曲的先河。
大制作是灵药还是毒药?
专家论战
在电影大片风行的时候,戏剧界也开始流行大制作,尤其是京剧、越剧等剧种,经常有大制作作品问世。
“大制作”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戏曲要吸引年轻观众、城市观众就要靠现代化声光电的包装,也有人认为,戏曲大制作是一场灾难,只能会削弱戏曲本身,只能使戏曲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省豫剧二团及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的探索精神赢得不少专家和读者的称赞,但有专家认为,鉴于他们的影响力,如果因此引起了省内戏剧创作的“豪华攀比风”,那《苏武牧羊》就带了个坏头儿。
省戏剧家协会顾问庞新智说,《苏武牧羊》剧场效果不错,首先得益于形式的创新,给了观众强烈的新鲜感。保守容易创新难,改变传统手法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观众也是基本认可的。
剧作家姚金成认为,传统的一桌两椅显然不行,生活在变,艺术也要变。“大制作”大到何种程度,有个分寸把握的问题。
评论家刘景亮认为,大制作戏曲作品成功的先例很少,大制作往往把戏曲艺术异化成戏曲技术,压缩了演员的表演空间,眼花缭乱的灯光和舞美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戏也就不容易感人了。
陈涌泉认为,制作代替不了创作,技术代替不了艺术。大制作可以探索,最好不要成为一种导向。《苏武牧羊》为豫剧走向世界又添了新的可能。在创作之初引起争议和思考,未必不是好事。
群众发言
有超过30%的读者不赞成单纯的大制作。
读者“waliple”:大制作应该体现在制作水平等包装上,但作品应该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不能为了追求“大”而忽视了“专”和“精”。
读者徐建亭:《苏武牧羊》观后,十分震撼。大制作和传统的“一桌两椅”应辩证地对待。大的历史事件应大制作,否则,突出不了主题,表现不出剧本的立意。FSW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