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戏曲

白先勇校园版《牡丹亭》 百年讲堂妩媚登场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晓溪
2011年04月08日07:59
所有角色均由综合院校大学生扮演


  本报讯 经过一年的海选和一对一传授,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的重要板块——校园版昆曲《牡丹亭》昨天下午在北大百年讲堂妩媚登台。两位杜丽娘、两位柳梦梅以及春香、石道姑等经典角色粉墨登台,《游园》、《惊梦》、《忆女》、《回生》四折的所有角色皆由综合院校的普通大学生出演,这一被台湾作家白先勇形容为“美得不得了的艺术”随春风潜入校园。演出结束,观众席中的白先勇带头鼓掌,内心的欣喜甚至不亚于当年青春版《牡丹亭》的首演。

  ■校园菜鸟变身舞台新角

  “回想起来,昆曲工作坊和校园版《牡丹亭》真像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摇曳多姿、美轮美奂却又那么的真实……昆曲之美也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也许对于昆曲和传统艺术来说,我们的身体力行正是一种最满怀诚挚和敬意的传承。”这是校园版杜丽娘的扮演者、北大法学院2009级法学专业研究生杨楠楠在自己微博中写下的一段话。昨天演出结束后,她收到了“粉丝”送上的多束鲜花。杨楠楠将自己学习昆曲的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从做广播体操式的模仿到慢慢感受到唱词背后的韵味,我对昆曲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

  ■北大模式亟待推广

  自去年3月18日昆曲工作坊启动,吸引了80余位北大校内外同学报名参加,昆曲名家张继青以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团队的骨干演员多次走进北大,给学生们授课,一对一地指导唱词和身段。在白先勇看来,北大昆曲工作坊虽然刚刚举办一年,但却是一个可以推广的模式。“在台湾,昆曲完全是在大学校园传承,台大的曲社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而且从未间断过,中文系的女生听昆曲的传统代代相传,她们时常聚在一起唱曲,台湾有如此深厚的昆曲观众基础也正因为此。通过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也可以在更高的文化层面推广昆曲。”眼下,此前已将青春版《牡丹亭》带入多所校园的白先勇,最为期待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赞助这种行为,让昆曲走入西部或是更远的地方。

  ■“申遗”10年实现三个传承

  今年5月18日是昆曲“申遗”成功10周年,10年来,白先勇以惊人的热情和过人的付出,将令他魂牵梦绕的昆曲引入了多所大学校园,悠扬婉转的笛声和一唱三叹的曲调更是吹皱了无数学子的心。谈及10年来昆区界发生的变化,白先勇概括为“剧目的传承、演员的传承以及观众的传承”。“10年前,大学生或青年观众是不肯进戏院看昆曲的,他们认为那是爷爷奶奶看的。但是现在,每一次青春版《牡丹亭》在校园的演出都是一票难求,这很重要,毕竟一门没有观众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另外在剧目创作上要坚持经典复演,我一直主张不能随随便便排新戏,将经典赋予新的解释更有价值。第三就是大胆起用新人,不一定要到资深了才能担纲主演。原来我们的戏曲界是要论资排辈的,青年演员很难出头。但其实明清时期,演员很年轻就出头了,梅兰芳大红时还不到20岁。”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责任编辑:音乐果子)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