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郭德纲将在德云社现场招考学徒,为“九”字辈增添新鲜血液,这些学徒中的佼佼者会成为郭德纲的正式弟子。而一周前,侯耀华也高调收了11名徒弟。
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如今的相声界,收徒门槛变低、奔着人多走似乎已成了一种定式。
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琦对此不无担忧:“以前一次拜师只收一个徒弟,最多两三个,最近几年一收能收十个八个,甚至更多,很难想象师父该怎么教。”
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拜师学艺原本是好事,但现在相声界很多人拜师的目的不纯,学不学能耐另说,师父有名才是关键。
●名词解释
“摆知”
中国相声界的老例儿,说白了就是拜师收徒仪式。在业内前辈的见证下,给师父行跪拜大礼,敬一盏香茶,互赠礼物,从此正式归于师门庇荫之下。
“借蔓(wàn)儿”
中国相声界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就是借着师父这条瓜秧子向上爬。
发现
上周,侯耀华借弟弟侯耀文入土某陵园、亲朋好友均到场的机会,一口气收了11名徒弟,这11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生长在北京的年轻相声爱好者,也有在内蒙古工作的,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给侯耀华施了慎重而严格的跪拜礼。至此,侯耀华的入室徒弟已有20多名。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这几年相声界收徒人数陡增。
像侯宝林大师一生虽然也收了十几个徒弟,但一般一年只收一个,最多的一年是1984年,收下了师胜杰等三人。马季也是如此,他健在时电视业已十分发达,拜师成风,但他始终严选弟子,门下赵炎、冯巩、姜昆等无一不是相声界的中流砥柱。
而最近几年,也许是时间观念增强,拜师也讲究提高“效率”,经常一次“到位”。在侯耀文之前,郭德纲曾于2009年连续两天摆知,收徒多达25人。
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以前一次拜师只收一个徒弟,最多两三个,最近几年一收能收十个八个,甚至更多,很难想象师父该怎么教。”
近年知名相声演员
收徒大事记
侯耀文
收徒时间:2004年
收徒人数:1人(郭德纲)
收徒时间:2007年
收徒人数:2人(赵卫明、魏元成)
郭德纲
收徒时间:2006年
收徒人数:5人(何云伟等)
收徒时间:2009年
收徒人数:25人(岳云鹏等)
马三立(已故,其子马志明代收)
收徒时间:2008年
收徒人数:1人(李文华)
姜昆
收徒时间:2008年
收徒人数:1人(周炜)
赵炎
收徒时间:2009年
收徒人数:1人(刘春华)
唐杰忠
收徒时间:2009年
收徒人数:7人(徐锦江等)
于谦
收徒时间:2010年
收徒人数:1人(郭麒麟)
李菁
收徒时间:2010年
收徒人数:3人(崇天明等)
侯耀华
收徒时间:2011年
收徒人数:11人(建国、国庆等)
拜师故事
杨钧仁拜师侯耀文另有意图
1998年,杨钧仁经人介绍,到北京拜见侯耀文,希望他收下自己,没想到当时就被侯耀文一口拒绝。“师父觉得我只学了一年相声,入门太浅,没有资格,更得不到别的行家的同意。”杨钧仁回忆。
拜师不成,杨钧仁就先认侯耀文为老师,做了他的学生。此后的两年里,杨钧仁每个月都要去老师家学习相声的各项本领。
而除了学习,杨钧仁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想法说服更多相声名家。
“那时候师父收徒是极其严格的,不像现在这样,磕个头就是徒弟了。”杨钧仁解释,十年前相声界拜师比较难,像侯耀文这类的名家收徒,不是他一人说了算,还需要征求如师胜杰、姜昆等大腕的意见。为此,杨钧仁拿出了“独门本领”——《易经》,靠免费替相声名家们讲《易经》,终于得到了他们的信任。
2000年,当杨钧仁再次向侯耀文提出拜师请求,姜昆、师胜杰等都表示了认可,杨钧仁这才成为侯耀文的入门弟子。由于侯耀文在相声谱系中辈分大,杨钧仁在相声界中和姜昆成了平辈。
但杨钧仁坦言,他知道自己不是说相声的料,所以依然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易经》行业。而正是沾着侯耀文的名气,让他的《易经》事业越做越大。“不是因为师父,我也认识不了这么多圈中的人,我的《易经》就没有市场。”杨钧仁说。
探因
动机有变 学艺或退居其次
一位青年相声演员对记者坦言,不拜个好师父,立个好门户,就别想在这行混出名堂。郭德纲也解释说,传统门规就是如此,不拜师就没有名号,没法登台,不被承认。
相声界之所以注重拜师,过去主要是“生存所迫”,现在说起来就复杂得多。
据悉,旧社会相声艺人全是穷苦出身,走南闯北撂地卖艺,流动性很大,如果没有师承门户,离开家就没着没落,反之则不同。
“比如说你在济南病倒了,身无分文,没钱回北京,就找当地的师叔师大爷,一听你是谁谁的徒弟,相声界的朋友都会帮你,来一场义演——我们叫‘搭桌’,专门给你筹路费回家。”崔琦介绍,过去的相声艺人虽然地位低下,却人情味十足。
但随着社会进步,异地落难、同行“搭桌”的情况恐怕不会出现了。从这个角度看,相声门户的用处变小了,可为什么反倒有更多的人渴望拜师呢?崔琦坦言,有的人肯定有其他目的,不见得都是为了学能耐。
侯耀文的徒弟、内蒙古民营企业国学商会会长杨钧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拜师目的,就是出于生意上的考虑。
事实上,许多相声名家的徒弟中,能最终成材的依然只是少数,转行做其他职业的人比比皆是,比较有名的如侯耀文的徒弟刘烨做了影视演员,李金斗的弟子大兵在主持界闯出了名堂,常宝华的弟子牛群更是跨行当过某县副县长。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很多所谓的拜师,都是徒弟想“借蔓儿”,师父就送个人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常常是师父没给徒弟说过活,徒弟也没跟师父学过。
例如,北京很多相声名家,在各地都收有大量徒弟,但那些在广东、深圳的弟子,很可能一两年也到不了北京一次,师父明知道根本不可能手把手教他们说活,但还是会收下他们。
门槛降低 不是名家也收徒
崔琦指出,现在相声界收徒门槛降低也是造成徒弟一收一大把的重要原因。
据悉,以往名家收徒都需要经过几个重量级同辈人统一拍板,才可以通过。同时,“师看徒三年,徒看师三年”,相互“考察”对方的艺德、人品,有无条件学习,才决定是否拜师收徒。
但如今,拜师似乎成了一个很容易的事,是这个行业的都能收徒弟。收徒的门槛变得很低。
“有的人自己未必知道相声为何物,却先把徒弟收了。”崔琦认为,这样的师父不够负责、不够严肃。
当然,也不可否认,眼下不少师父还是负责任的。郭德纲告诉记者,他都是手把手教徒弟说相声,很多孩子都是打小就跟着他学,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不存在不了解、不负责之说。德云社如今有100多人,这些年成为他入室弟子的不过30来人,很多人待了十年也没能拜到郭德纲为师。
而本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徒弟一收一大把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父之间相互攀比。
在相声界中,入室弟子,就如同儿子一样,吃住都在师父家里。徒弟一边学艺,一边还得帮师父扫地、看孩子,擦桌子、倒炉灰。即便日后出师,以后逢年过节也要来探望师父,最后为师父养老送终。
这一习俗传到现在,更符合了时下人的攀比心理。徒弟多,就可帮着自己壮势:一出门带着一大群徒弟,声势浩大。
●误区解读
拜师程序 不走也能成功
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相声演员都经历过磕头敬茶拜师这套程序。据崔琦介绍,相声名家杨少华之子、相声演员杨义就没拜过师,也没有拜师的意愿。
由此可见,拜师只是走程序,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个人。
“如果师父真教、徒弟真学,拜师是件好事,有利于相声发展。如果只为拜个名儿,师徒双方没有责任义务,拜师还有什么意义?”崔琦说。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