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3月30日讯 在咆哮体还只在小范围流行的时候,我就准备扯一段《房不剩防》,没想到咆哮体迅疾在互联网上如幽灵般四处游荡,我就放弃了这一想法。说起房价,有人欣喜有人苦恼。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用蛮力揪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赶上腾空中的房价,那几乎是无远弗届的夸张命题。青年导演孙达,用或许在北京城区买不到一套像样房子的成本,拍不出一部不够精致、有些冲动,却有诚意的小片,值得鼓励和肯定。
看完《房不剩防》,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考量、旁观自己的人生计划,不禁产生让我情何以堪的喟叹。作为常年带着有色眼镜看电影的人,其实是不够合格的观众,一忽儿想到国产电影的普遍失败,一会儿又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大政方针的错位与难以有效执行,再就是联想古今中外的房价及国民创造力,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思路。谈钱是伤感情,然而谈感情又伤钱。房子始终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财产,房子也确实是人生大事,人生的机遇和风险过度被绑定在房子之上。
没有房子,可能连谈恋爱都无法启动程序,更遑论结婚生子了。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还是福利分房政策,如今则基本上是商品房的天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就意味着按揭,也就是说未来很长的时间段里都在为银行和房地产商打工。从《房不剩防》中看似荒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当前社会被房地产所绑架。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子意味着人生的核心意义。暂且不去讨论买房子是消费还是投资,房子牵动着从来便是只是一两个人的神经。物质化的欲望,侵袭到民族基因当中,与血液、空气、水和大地一样自然而然的存在。我们习焉不察的认为,人生就应该为了房子付出最大努力。即便愤怒,也已然认命。一代人来,一代人去,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房不剩防》的男女老少都为着房子而悲喜。
从潘美辰的《想要有个家》,到郑智化的《蜗牛的家》,都是寻求在都市密林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无论多么小,这都是卑微而又坚定的想法,因为现代人再也不能忍受没有自己空间的生活,但是有些人即便离婚之后却还要被迫住在同一间房子里,所有的原因都是房价太高。李念在《蜗居》中以坦然做小三找到了安全感,《房不剩防》中高格调的共同努力实在是难得。李念与赵毅的相守,是极其享受的生命体验,很多朋友都说男女能够如此,夫复何求。《房不剩防》在当下普通躁狂的华语电影中,可以说是水准尚可,特别是作为新导演来说,能够对现实发出响亮的棒喝之声,有一定的情怀和担当,期待新作。(文/杨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