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诸葛漪)以“菖菖的人你们伤不起”“有木有”加上大串感叹号为特征,各种各样的咆哮体正在网络蔓延。如果说去年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需要花时间理解,那么直白的咆哮体获得的共鸣更加直接而迅速。
夸张调侃写咆哮体
在网络聊天、微博和论坛中风行的咆哮体,最早出现在豆瓣网“景涛同好组”。组员们以调侃演员马景涛为乐,因为他扮演的不少角色表情夸张、台词咆哮,并伴以大量反问句和感叹句。小组因此有了口号“风在吼,马在啸,景涛在咆哮,景涛在咆哮!! ”,吸引注册者不下8万。
而咆哮体在网络的全面爆发,源于近日一篇名为 《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 》的帖子。帖中有连篇累牍的感叹号和语气词“啊”,抱怨法语难学。该帖由社交网站红到微博,迅速有了英文版、西语版、日语版。各行各业的咆哮体应运而生,以夸张手法描述工作学习中的艰辛。王菲在微博上转发《喜欢王菲的人你更加伤不起》并评论:“这通劈头盖脸,怎么觉着脸上沾满口水,重得抬不起头来啊!有木有。 ”
文字戏仿由来已久
网络文字戏仿风由来已久。如天涯社区常以《知音》杂志标题风格给童话、寓言、故事等重新命名,《白雪公主》成了《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带动“知音体”流行;“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诗人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其部分作品诗行等同断句;凡客体源于凡客诚品广告,以“爱……,不爱……,是……,不是……,我是……”为格式的叙述,从名人乔布斯到动画角色灰太狼都成为 “被凡客”对象。网友们还曾一度用“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诸多中国古诗的下联,也有网友将身边事实代入古诗、古词等格式,被到处转载。 2011年开年传播的网络流行语“见与不见体”,源于《非诚勿扰2》《宫锁心玉》捧红小诗《见与不见》,网友们有感而发,各种仿写版本备受追捧,甚至被广告与歌词引用。
不为咆哮只为解压
和之前流行的各类网络文体一样,咆哮体的戏谑和娱乐功能,让它在短时间内大红大紫,引起众多年轻人的共鸣,看者认为是恶搞,参与者觉得更像解压。以咆哮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和感受,成为宣泄压力的途径。网友评论:“‘咆哮’是因为生活里有种种烦恼,而你吼出来就不觉得烦了。”“娱乐一下,以求心理的平衡。 ”越来越多人用一连串感叹号造句时,未必有那么多需要咆哮的内容,只是以模仿咆哮为乐,获取集体认同感。围观咆哮体,乐趣不在感叹号有几个,有趣生动的内容仍然是吸引点击率的关键。
咆哮体能红多久?按照以往惯例,这类网络流行文体被疯狂转发的寿命,大多只有一个月。如果有新创意出现,网友们会迅速弃旧逐新,有人戏称这种现象为“网络集体痉挛”。在眼花缭乱的知音体、梨花体、凡客体、咆哮体过后,下一次网络创意的爆发频率将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