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文/茅十七
大部分电视剧只是作为娱乐商品而存在,无节制地用各种高标准去严要求,那是电视剧“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新还珠格格》杀青了,今年暑期要播了,于是网上又开始骂了,据说小燕子太老、金锁太圆润、五阿哥脸太长、尔康说话像“新闻联播”……总之在很多网友眼里,这又是一部毫无可取之处的“雷剧”。翻拍剧必挨骂,这已经成为网上的铁律。
然而这些翻拍剧真的都这么不堪么?春节回家,暂别网络生活几天,却发现侄女和她的同学们认为《一起来看流星雨》是最好看的电视剧,左邻右舍的大爷们对新《三国》也是兴致颇高。对比网上一面倒的批评舆论,不由让人感叹,世界其实并不完全是网络上的那个样子,网上发牢骚的那些人也代表不了所有人的声音。
仔细想来,对翻拍剧的猛烈批评大多来自观众的怀旧心态。早年的经典电视剧,美好回忆经过多年沉淀,已同化为观众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六小龄童版孙悟空的一举一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主题歌,翁美玲黄日华版的蓉儿靖哥哥……这一切都涉及70后80后这个上网主群体的自我回忆。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很顽固的情结,然而翻拍剧又不可能没有改变,所以就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矛盾,就有了长年不衰的拍砖运动。
其实很多抱着老版电视剧不放的人,已经多年没看过他们口中无限美好的老版了,他们捍卫的,永远是自己的记忆。用他们批判翻拍剧的严格程度来要求老版,同样能找出很多缺点甚至“雷点”。比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老版《西游记》特效粗糙而原始,老版《三国》的打斗场面虚假而笨拙,而对于作者本人童年也曾迷恋的香港83版《射雕》,很多地方用上“山寨”、“雷剧”这样的评语其实也不为过。
说到底,大部分电视剧只是作为娱乐商品而存在,无节制地用各种高标准去严要求,那是电视剧“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比如一部电视剧,可取之处有50%,中庸之处占30%,就算剩下的20%比较糟糕,那也不失为一部还不错的剧。为了50%的可取之处去看电视剧的人,无疑会给自己带来享受;而盯着20%的不足之处去看,边看还要边生气边骂的人,那就是自找别扭了。不过有的时候人们也需要一个出气筒,逮着个翻拍剧骂骂,也是一种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这个时候,只能祝他“骂骂更健康”了。
茅十七
(责任编辑:张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