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几年前我们还叫喊着“冲奥”,在失败后还不断反思我们差在哪里,为什么触及不到电影界的顶级盛会,那现在来看,我们似乎已经丧失了最后一点点的斗志,甚至连思考失败的勇气和动力都消耗殆尽。反观国内电影市场迅速地发展,我们真的可以放弃国际市场,不需要他们的认可,像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那样说的“我们玩自己的”吗?
上世纪90年代,张艺谋和陈凯歌(在线看影视作品)这两个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导演,正处于他们艺术创作的巅峰期。那时候的他们还没有受到票房的利诱,没有眼红李安的武侠片。张艺谋创作出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纷纷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入围是赢在了艺术上的惊艳,失利则缘于对规则的不了解以及宣传意识的淡薄。陈凯歌对影片的自信和对规则的盲目,导致他并没有给相关评委放映影片,“霸王”惨死在巴西小片手下。
最惊喜时期——《卧虎藏龙》首尝滋味
对于《卧虎藏龙》,若非获得奥斯卡,人们对它的评价还会不会如此之高。多年后张艺谋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坦言:“《卧虎藏龙》的获奖有运气的成分。 ”
曾有外国评论说,《卧虎藏龙》是新世纪武侠经典。影片颂扬了诗歌一般的武侠精神,使人在欣赏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体味到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色彩。不知道这种感受多少人是看到评论后感受出来的还是看电影时悟到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卧虎藏龙》的诞生时期并不是华语片最鼎盛时期,至少从艺术价值上来说。
最疯狂时期——《英雄》相继而出
张艺谋《英雄》、《十面埋伏》的相继诞生,都让人和李安的《卧虎藏龙》相联系——因为老谋子看到武侠片在奥斯卡尝到了甜头。可连国内的观众都没搞定,就跑到奥斯卡上去忽悠了,结果当然还是失败。而在国内,中国电影也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票房的飞速增长上,这一变化为中国几大著名导演的注意力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向市场的完全转移,埋下了伏笔。
最“冷静”时期——“冲奥”终于成鸡肋
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最牛的冯小刚的一番高谈阔论,似乎代表着目前华语片对奥斯卡的态度:我们只要国内市场就行了,没必要非要老美带我们玩。《唐山大地震》代表中国内地报名奥斯卡时,冯小刚直说:“《大地震》就是拍给咱中国老百姓看的,去了也拿不了奖。 ”而且冯小刚不止一次强调没必要去报名。
现在,国内名导对奥斯卡的热衷程度远远不及对票房的关注。但这种状态并不适合电影长期发展的良性状态,如果说自己玩自己的,不能不说印度电影,但他们也是奥斯卡的常客。
所以,长路漫漫!
记者 张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