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音文化

台湾爱乐《佩利亚与梅丽桑》 对话德奥乐派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2月23日15:12

  从布拉姆斯到勋伯格 精湛的世代对话——台湾爱乐《佩利亚与梅丽桑》音乐会

  文/李秋玫

「佩利亚与梅丽桑」音乐会的曲目呈现了德奥乐派的世代对话,是NSO音乐总监吕绍嘉的精心设计。(国家交响乐团/提供)

  勋伯格,是一位开创非调性音乐纪元的音乐巨人,对廿世纪音乐的后续发展也极为深远,但「刺耳、不谐和」,对一般听众来说,也等于是他最直接的标签。然而,会将调性拆解得分崩离析的人,必定也是对它彻头彻尾地了解。从这个方向推想,便不难领会,这位从浪漫派过渡到现代的作曲家,是绝对有能力写出像华格纳那般汹涌澎湃的乐章。

  勋伯格「快要冲破藩篱」的境界

  《佩利亚与梅丽桑》就是一个例子。「喜欢华格纳的人一定也会喜欢这部作品。」指挥吕绍嘉认为,这首交响诗整个乐曲的音乐流动不停,正是华格纳乐剧的特色。人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华格纳的另外一部歌剧,只是却少了人声。」勋伯格的《佩利亚与梅丽桑》在台湾不是那么知名,在国外也不常演出,但选择介绍这首作品,吕绍嘉思考的最重要前提就在于它──不是无调性手法的作品。如果以历史的角度看来,这是作曲家有调性作品的最后一首。音乐中复杂的对位、和声及丰富的音响,已经到达了一种「快要冲破藩篱」的境界,由此就可以想象为什么作曲家下一首的创作,就成了无调性的作品了。

  这部作品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题材。比利时象征主义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特林克笔下的《佩利亚与梅丽桑》充满着爱情、背叛、误解与死亡的情节,那种隐晦、朦胧的精神正是世纪末艺术的重要特色。也因为如此,除了勋伯格之外,德布西、佛瑞乃至西贝流士都曾先后以这个灵感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也用他们的角度诠释自己的想象。勋伯格用浓烈的墨彩、阴暗的气息,以夸张、吶喊式的表现主义贴近着戏剧的叙述,让每个角色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旋律。整个交响诗的编制就像后期浪漫派的惯例一样庞大,但即使如此,仍旧可以听得到清晰透明的声响。音乐中有相当多如同室内乐一般的乐段,即使乐器繁多、织度紧密,但还是可以在其中听出清晰、细腻的层次。因此吕绍嘉说:「这需要很强的功力,也就是勋伯格厉害之所在。」四十五分钟的曲子在各种情绪中一气呵成,即使不知道剧情、音乐的术语,闭起眼睛感受仍然都可以徜徉在音乐当中。

  布拉姆斯「钢琴助奏的交响曲」

  布拉姆斯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在廿五岁时完成,来年在好友姚阿幸的指挥下亲自首演的作品。当时演出效果并未成功,却也没有不好的批评。一直到数年后,这首曲子才渐渐被听众所理解。处在当时李斯特那种华丽巨匠型的旋风中,相较之下布拉姆斯这种厚重古典的音响,难免无法立即引起共鸣。以布拉姆斯优异的钢琴程度来说,即使在今日,这首协奏曲仍是一首技巧艰深又不讨喜的作品。然而在历代大师的钢琴演奏之下,音乐的雄伟力道及强烈的热情,依旧可以肯定它是个音乐史上永垂不朽的杰作。

  有人认为,这首曲子是一首「钢琴助奏的交响曲」,对于这个说法,吕绍嘉表示:「他的确是有将钢琴当成交响乐的幅度来运用的倾向。整个构思是将钢琴看得很大,有和乐团相抗衡的感觉。钢琴必须非常有力,而且不能将自己看作是在独奏,必须要像是看着总谱弹钢琴一样。」虽然每首协奏曲都需要这样,但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尤其是需要有一个全方位想法的音乐家来诠释,所以钢琴与乐团是站在同等地位,相对抗、但却又是一体的表现;也因此「钢琴要像在指挥、指挥要像自己在弹钢琴一样,这是最理想的了。」

  即将演奏这首协奏曲的莉莉亚.齐柏丝坦(Lilya Zilberstein),不但是台湾观众非常熟悉的钢琴家,和吕绍嘉也分别在德国及台湾合作过两次。对于指挥喜欢找与自己认识、有默契、甚至有点私人的交情的演奏家合作,齐柏丝坦不管在技巧、力道、诠释与熟悉度上,都正符合这样的条件。

  一脉相承从典型的古典到接近现代的浪漫

  「勋伯格视自己为德奥音乐的传承,有两位作曲家对他影响甚深,一位是华格纳,另一位就是布拉姆斯。」整场音乐会的安排,就是一脉相承,从典型的古典到接近现代的浪漫,有享受但也不怠惰、有知性但也不刻板,吕绍嘉精心设计的音乐会,将如同他所确定的:「会是一场非常精采的演出!」

  2011TIFA—NSO维也纳世代对话系列 佩利亚与梅丽桑

  3/6 14: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节选自台湾《PAR表演艺术》2011年2月号

  

(责任编辑:陈然)

娱乐头条

182592粉丝

关注

陈乱乱

268粉丝

关注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