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影 Movie > 电影新闻

中国百亿元电影时代:二十六部片子的垄断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李蕾
2011年01月15日08:40

  2010年的电影市场,中国导演们处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之中尴尬周旋,外来的大片不仅仅冲击着票房市场,也冲击着导演们已然不多的电影理想,无孔不入的广告也成为导演们无可避免的痛苦。是要收入,还是要理想,已经不得不选择了。

  引进片的震动

  2010年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导演们便承受了一次引进片带来的地震。第一波冲击来自《阿凡达》,这部电影在2010年1月4日上映,短短时间便创造了票房奇迹,这部全球票房第一的大片,最终在中国同样也以13.5亿元人民币创造了票房奇迹,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

  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不仅仅让无数中国观众惊叹,同时也引发了众多中国导演的思考,著名导演陆川(在线看影视作品)看后表示:“《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真诚,还有多远!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 因为绝大部分有可能发言有权利发言的我们,都自觉放弃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彻底拥抱了低俗。我们在虚高的票房中裸奔和狂欢的时候,我们彻底放弃了作为一个电影人,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产品创作者应有的操守。”

  然而,不仅仅是《阿凡达》,在整个2010年中,《盗梦空间》、《哈利·波特7》、《诸神之战》等等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中国电影人们的神经。中国导演们一直都在努力向好莱坞迈进,在奥斯卡上屡败屡战,然而,自以为已经开始接近好莱坞的人们,在这一连串的大片面前,似乎也终于明白真正的差距所在。

  香港片的回归

  2010年是香港电影回归的一年,这一年中,《叶问2》、《通天帝国》、《精武风云》、《剑雨》等等武侠片,以及《七十二家租客》、《岁月神偷》等等香港电影强势回归,沉寂了十多年的香港电影终于在“合拍片”的东风之下复苏,进入内地的趋势已成。

  香港电影当年的没落原因很多,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链的畸形,盗版的猖獗等等。然而世事难料,十年之后,再一次金融危机到来,世界开始关注中国,这一次带给香港电影的不再是危险,而是机遇。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崛起,使得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加强,中国文化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响,西方人无法再对中国文化保持无视,《木乃伊3》《功夫熊猫》、《功夫梦》等等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电影进入市场,中国电影本身也受益匪浅,而且,更重要的是,不仅仅西方电影开始接受中国元素,中国电影也在学习西方的东西,正如吴宇森所说:“电影是无国界的,很多导演说只要有中国市场就足够了,这是狭隘的。只有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电影,西方的观众同样也能欣赏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的电影工业才能长远发展,有动力,有支持。”好莱坞的终极关怀无非就是普世价值、人道主义等等,吴宇森学会了这一点,所以他的电影总是容易得到西方人的承认。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确切地说,即便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片,仍旧还徘徊在西方电影理念的大门之外,不用说《叶问》、《精武风云》等等仍旧带着明显的中国风格和思想,即便是看起来很像好莱坞大片的《通天帝国》,里面包裹的,也同样是中国独特的风格。这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非是一件好事。

  内地片的尴尬

  这是一个电影大发展的时代,2010年,在外国片和中国香港片汹涌而来的时候,国产片同样也不甘落后。全年国产的故事片超过500部,其中约30%进入商业院线正式公映。

  这一年值得记住的国产大片,第一个无疑是《唐山大地震》,此外,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以及年末贺岁档的《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赵氏孤儿》等等也同样都是一时之选,无不成为热门话题,不过,尴尬的是,当外国片和中国香港片被舆论交口赞扬的时候,国产片却总是毁誉参半,甚至毁多于誉。

  评价最好的无疑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冯小刚的主旋律作品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还原人道、展现大爱,用感情去理解灾难的套路也换来了无数的眼泪。然而,赞誉的同时,批评也决不落后,这部创造国产电影票房神话的电影首先遭遇的就是行政干预市场的批评,《唐山大地震》在暑期档上映,结果整整半个月里一枝独秀,而且其他的大片推迟上映,虽然有关方面否认行政干预市场的传闻,但却无法彻底撇清嫌疑。其次,以感情来诠释灾难,同样遭遇诟病,很多学者都曾批评,《唐山大地震》用揭开一个民族的伤疤来换取商业利益,而且无视历史事实,和还原历史相差云壤。

  年末的三部内地大片的口碑,比起《唐山大地震》则更逊一筹。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一片骂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毁多于誉,最好的姜文的《让子弹飞》,也难免遭受批评。

  叫座不叫好,显然已经成了内地电影难以改变的痛苦,虽然票房越来越高,腰包越来越鼓,但是口碑却江河日下,在内地电影华丽井喷的时代,这一痛苦总是挥之不去。

  亿元的时代

  中国电影这些年发展迅速,就票房而言,2009年内地票房达到62亿之时,便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猜测几时打破百亿大关。惊喜来的如此之快,仅仅一年,这个目标便悄然实现了。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内地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大关。

  同样值得庆幸的是,百亿票房中,国产电影终究占据了优势,虽然在年初便有《阿凡达》一片独占13.2亿票房的例子在前,但国产电影奋起直追,尽管没有可以媲美《阿凡达》的电影出现,但是大片同样不少。在总量上占据了多数。

  单部电影方面,突破亿元大关的同样不少,《唐山大地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山楂树之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等,据统计,院线上映的全部200部电影中,超过亿元的共有26部。

  不过兴奋往往是短暂的,兴奋之后的冷静,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百亿票房,其中票价上涨和银幕增加的因素占了10亿。更重要的是,真正赚钱的电影并不多,数据显示,整个2010年,仅仅26部亿元大片就占了总票房的65%,其中仅仅《阿凡达》就占了13.5%,《唐山大地震》占了6.47%。26部之外的174部总共才占了35%。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是续集和跟风之作,有原作的火爆垫底,比如《叶问前传》、《叶问2》、《功夫咏春》、《李小龙我的兄弟》、《截拳道》等等,但表现依旧平平。

  不管是总票房百亿,还是单部亿元,其实都还远远不值得兴奋,偶然性的因素更多。而且,百亿时代必然会刺激内地电影结构的进一步畸形,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未必就是好事。

  再见了理想

  虽然《阿凡达》给中国的电影导演们集体上了一课,明白电影应该包含的关怀和情怀,但是导演们终究还是凡夫俗子,还要面对现实,所谓电影理想,仍旧抵不过钞票的威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导演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和钞票的平衡点,所以他们只能义无反顾地告别理想,奔向钞票。

  最典型的自然是姜文,姜文应该是内地大导演中最后坚持理想的人之一,然而,在2010年,他也终于改弦易辙,投奔到商业片的怀抱之中。

  可能是《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失败让姜文真正下了改拍商业片的决心,也可能是投资商终于抵不住屡投屡亏的压力,反正结果都是一样,就是《让子弹飞》真的“飞”起来了。姜文自己很坦然地承认了要票房,要拍商业片,事实也是如此,整部电影,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画面的感觉上,都像极了美国大片,虽然距离真正的大片还有距离,但倘若不是要求特别高的观众,也足以敷衍了。结果自然也很乐观,赔惯了钱的姜文一旦改变路线,立刻显示出了他赚钱的能力,当然,这也和第一次有关系,当年张艺谋、陈凯歌等等第一次拍商业片,也曾有类似的成就,不过之后则越来越有滑坡的迹象,但愿姜文在告别理想之后,能在商业的路上坚持得更久一点。

  冯小刚则是从遮遮掩掩到彻底认命。实际上,冯小刚的电影中从来不缺广告,但是他以前尚且能表示一点儿自己的无奈和不满,但现在,他转变态度,开始真正支持起广告来。不管是《唐山大地震》,还是《非诚勿扰2》,无处不在的植入广告也是招致批评的主要原因,但是冯小刚一句“躺着赚钱”足够说明他的态度了。

  大导演们纷纷和理想说再见,似乎全然忘记了2010年年初《阿凡达》带来的震撼,沉迷在赚钱的快感之中,然而,这真的能长久么?估计很难,因为2011年的年初,立刻就有外国大片进来,这时候,这些大导演们还能再一次赞叹和惭愧么?

(责任编辑:宋易)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