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娱评 > 大腕专栏

导演彼得·叶茨病逝:艺术无法复制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1月14日14:10

  当网络上传出英国导演彼得•叶茨病逝的消息时,我不禁感叹:又一颗巨星陨落了。有人说这是英美电影界的一大损失,其实,应该是众多影迷的一大损失才准确。享受贯穿了生命整个过程,比如美食,比如艺术。很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又复出,今天把巧克力吃完了明天还可以再买,这周做了次按摩下周还可以再做,连回忆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只有艺术不可以复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一名导演的生命结束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就永远停止,他的电影你也只能看完为止了。

  叶茨是一名“全类型”导演,不论是警匪片,还是文艺片,他都能驾轻就熟。从《警网铁金刚》到《相逢何必曾相识》,从《毕业生》到《午夜牛郎》。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比如希区柯克擅长制造悬念的艺术,能使银幕下的观众“身临其境”,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惊悚的代名词;比如王家卫一生追随着同一种风格,他只有一个梦,反复加以阐释;而叶茨这种“全类型”的导演是不是应该有着多层面的性格?这也是他的才干所在吧。叶茨曾经凭借《突破》和《化妆师》分别在同一届奥斯卡奖中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最终全是提名,这又是一种遗憾。

  1929年,叶茨出生在英国南部城市奥尔德肖特,从皇家艺术院毕业之后,他就成了一名演员。后来,叶茨决定投身电影,他先是作为剪辑师参与了一些电影制作的工作,随后以助理导演的身份跟随一些有名的英国导演学习如何拍片。直到他以一部美国电影《警网铁金刚》大获好评之后,接连拍摄了《相逢何必曾相识》、《新战海浮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好莱坞生涯。在好莱坞,他拍摄了《线人》、《三个臭皮匠》、《深深深》以及《告别昨日》。尤其以《告别昨日》感人至深,影片聚焦于四个出身低微的年轻人,表现了他们初入社会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在当年的奥斯卡上,影片获得了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的提名……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部40年前拍摄片子反映了美国年轻人情感、生活状态,片中男女主人公对待性和感情的困惑、迷茫看上去多么亲切熟悉——活脱脱就是我们现在年轻人思想、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和迷茫。艺术再次模糊了地域的界线,人类的精神、感情是相通的。

  这种共鸣又一次代表了彼得•叶茨的成功。逝者已矣,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可以永存,一部部影片给现时代浮躁又焦渴的心灵投下点儿滋养的甘露。

  白羚(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投稿信箱:yulepinglun@sohu.com,优稿优酬。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李瑞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