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音乐 > 华语

2010年乐坛盘点 演唱会一片繁荣选秀一样时髦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1月09日10:37

  2010 年的流行乐坛,注定是转折的一年。与前几年整个行业的暮气沉沉相比,去年的乐坛总算难得呈现出一些绿芽和希望。

  由于演出市场赢利模式的步入正轨,由演出代替原来的唱片,成为音乐产业的核心,也给整个音乐行业带来了动力。而接受唱片不赚钱是正常、赚钱是意外的规律,也让更多音乐人反而能够更自由地在专辑的世界里,进行创作和演绎的发挥。于是, 2010 年的专辑市场,多的是个性和自由,少的是主流和曲风。一个在音乐取向上更为多元和分散化的格局,也悄然形成。虽然暂时没有巨星,但未来的巨星,却肯定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

  2010 年也是大主流流行乐全面溃败的一年,随着周杰伦、蔡依林等歌手年度专辑的不尽如人意,华语流行乐也因此进入了巨星真空的时代。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无论华语乐坛还是欧美乐坛,都涌现出大量新人歌手。虽然这些新人并没有带来音乐技术和形态变革的新迹象,但与前几年一味复制和怀旧相比,至少已处于朦胧的发芽状态。想要辉煌再现,现在的你我,只需等待。

  ■华语乐坛

  演唱会一片繁荣 选秀怀旧一样时髦

  1演唱会最给力

  从三月陈奕迅(在线看影视作品)的香港Duo演唱会,到六月黄耀明人山人海的北京行,再到七月那英的重回小巨蛋。从一年内跨省巡演的陈绮贞、周杰伦、刘若英、“五月天”和周笔畅,再到岁末王菲的复出和崔健的压轴。2010年的华语流行乐坛,几乎是靠票房赢得了歌手和音乐人的生存空间。这还不包括许多独立歌手和乐队同样引起轰动的签唱会和小型演唱会,以及集中于五月和十月的各种类型的音乐节。

  2010年,北京成为继香港和台北之后,中国演出市场的一核心城市,而非以往港台歌手巡演中的某一站点。尤其是天后王菲选择在北京举行复出首站的演唱会,让整个华语乐坛的焦点,一时间集中到了五棵松。随着碧昂丝和亚瑟小子等国际巨星的光顾,五棵松顶尖的音响设备,以及首都强大的票房保证,也让北京在未来几年内,甚至有可能超越香港和台北,成为中国流行乐最重要的舞台。而且和香港主要依靠红磡,台北主要借助小巨蛋不同,北京除了五棵松体育馆之外,还有北展中心、首体和工体等多个场馆可供选择。

  2010年的演出市场,最为意外的还是各地音乐节的星火燎原。作为演唱会的一种另类形式,早期如“迷笛音乐节”,更多的是为摇滚乐提供一种生存的空间,寄托一种理想主义情怀。但在各地政府的参与合作下,如今的音乐节,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的城市名片和旅游项目,在提供更多资金保障的情况下,让许多没有机会举行个唱的独立歌手和音乐人,有了生存的空间,能够起到通过音乐节出场费来养唱片、养音乐的目的。

  与此同时,演唱会市场的竞争激烈,也促使演出策划水平的提升。无论是“怒放摇滚”还是崔健的摇滚交响乐演唱会,都是通过明确的定位,从而赢得了票房。而后者更是让演唱会不再成为录音室的复制和再现,而是一种创造过程的同步直播,从而赋予了演唱会以唱片同等的原创效果。

  2颁奖礼皆是浮云

  近几年的颁奖礼,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情世故和公关人脉,几近沦为赤裸裸的市场营销大会。

  2010年两岸三地的几大颁奖礼,创造了关注度的新低谷。在6月底举行“台湾金曲奖”颁奖礼上,并不是处于最佳状态的陶喆,居然凭借着他史上金曲最少的专辑《69乐章》,获得了“最佳国语男歌手”,暴露出金曲奖既不敢推陈出新,又不敢彻底主流化的摇摆思路,所以才转而求助老歌手吸引关注度,在给他们金曲颁奖的同时,顺便也为自己贴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使在金曲奖大获全胜的张惠妹,也只能说是误打误撞的结果。

  这样的保险加保守,则在2010年CCTV-MTV音乐盛典里,得到更彻底的发挥。如果不是得奖名单中出现韩庚的名字,单看那英、韩红、孙楠这些名字,你甚至会以为这是七八年前的某期“同一首歌”。而香港的“新城劲爆颁奖礼”“叱咤乐坛流行榜”和“十大中文金曲”等几大颁奖礼,更是场外评委会和唱片公司的攻守战,远远热闹过颁奖礼本身,在许多粤语歌曲甚至已经到了冲出唱片、走遍香港的低谷时期,也让颁奖礼这种形式,其实已经在目前的香港流行乐坛失去了意义。

  一个好的音乐颁奖礼,既是相对客观地记录历史,同时也是为了将这段历史保存下来交给后人。而2010年的华语乐坛各大颁奖礼,更像是明星红地毯的赠品助兴节目,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只留下一片浮云。

  3唱片已成OUTMAN

  面对实体唱片业的不景气,即使是香港乐坛的天后容祖儿和天王陈奕迅,都在2010年过起了精打细算的日子,并将原本一张专辑的曲目,切分成两张EP来销售。从一张唱片十首歌到五首歌,这最后的五首,其实也是实体唱片业倒计数的开始。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10年华语乐坛的几位重量级歌手,如周杰伦、王力宏、蔡依林和萧亚轩的专辑,几乎绝迹于各大媒体的年度十大唱片。这些唱片的特征,则都是曲风大主流、版本多样化、赠品很丰富,但在营销上,却几乎是采取了最传统的由唱片公司到粉丝的单向模式。相反,在2010年广受好评的一些唱片,如何韵诗的《无名·诗》、莫文蔚的《宝贝》、陈奂仁的《买一送一》和梁晓雪的《Floral Times》等,制作模式偏向独立自主,而且非常注重网络平台的互动,尤其是微博这个新生平台来互动。这种制作和营销模式的改变,让传统唱片公司在音乐市场的作用,愈发孱弱。当唱片制作可以通过个人音乐工作室完成,当唱片的宣传可以通过微博和豆瓣来执行,即使不考虑盈亏的问题,传统的唱片公司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新人普遍低碳

  尽管市场低迷,但2010年的华语流行乐坛,还是推出了不少新人。除了江映蓉这样的选秀歌手,其他的新歌手,无论是独立还是主流,都选择了低调的方式起航。没有了一夜成名,却更回归理性和扎实。

  从新人的推广模式来讲,出现主流公司独立化、独立歌手专业化的趋势。以严爵和韦礼安为例,都是主流公司的新人,但在制作和发行模式上,都集中在唱作歌手的特点上打造。而像邵夷贝、梁晓雪等新人,虽然由独立公司和经理人运营,除了更善于运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等网络平台,其策划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主流公司的成功经验,让这些没有投入重金宣传的新人唱片,产生了比一些主流歌手更大的影响力。即使是2010年最重磅的新人,前S.H.E的成员Hebe的首张专辑,也是如此。

  而从新人的发展路线来讲,2010年的华语乐坛,普遍是唱作歌手要比偶像歌手吃香。歌迷不再对唱片公司单方面的包装路线买单,而愈发倾向于那些创作上有特点的听觉体验,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唱作歌手得以上位。和把钱花在化妆品、舞蹈服装上不同,将有限的资金用在音乐硬软件上,显然是一个很低碳的做法。

  5滚石30年你懂的

  2010年农历新年刚过,就有许多媒体提前为“滚石唱片”过起了30岁的生日。这次祝寿更像是做给现在的乐坛看的,是“借古鉴今”,还貌似“指桑骂槐”。你懂的。

  从2010年初见诸报端和网络的纪念专题,到年底11月27日和28日两天台北小巨蛋的“快乐天堂·滚石30演唱会”,从照片到活人,从文字到现场,60后、70后从这里听到了青春的流逝,80后、90后在这里听到了单纯的动听。这里面有陈升、罗大佑、张艾嘉、李宗盛、“五月天”、伍佰、周华健、陈淑桦、赵传和辛晓琪,这里面也有《鹿港小镇》《童年》《我是一只小小鸟》《梦醒时分》和《让我欢喜让我忧》……

  “滚石30周年”,既是一场纪念,也是一次告别。从“纵贯线”到“滚石30周年”,华语流行乐坛这几年的怀旧风潮,也在后者的至高级别上,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对于未来的流行乐坛,你总不忍心让周华健、罗大佑和李宗盛这些老人们,再在青春偶像的位置下待下去吧。

  6选秀歌手进入涨时代

  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黄雅莉、谭维维、何洁和郁可唯等,这些选秀歌手,在2010年呈现出了井喷之势,占据了中国流行乐的半壁江山。李宇春的一姐路线,张靓颖的国际化,周笔畅融独立、文艺、流行和唱将于一体,黄雅莉的台式小清新,谭维维人文化的电子、民谣加摇滚风格,让定位更鲜明,也让她们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起点。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歌手在2010年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依靠人气和炒作,完全凭借着手中实打实的专辑说话。

  7王菲再成神马

  一首单曲《传奇》,轻易就让此前的冷门作品成为热门,更让原作者李健一夜走红。一次复出的演唱会,还让相关交通部门感到压力很大。2010年的王菲,正是凭借着一首单曲加演唱会的形式,重新夺回了天后的宝座,也让那些辛辛苦苦发行了专辑,却吃力不讨好的歌手们,有了情何以堪的感慨。

  从王菲成功的复出,可以看到传统专辑形式在现今多元化乐坛的失势。发行数字单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让好与坏的评判来得更简单和直接。而以举行演唱会的形式复出,可以不用承担那些突破和创新的风险。当然,考虑到王菲曾经的影响力和地位,她在2010年的成功,同样也是不可复制的,甚至包括她自己。

  除了自身的魅力,王菲在2010年的成功,还得归功于当今乐坛天后真空的情况。勉强还留在天后级别的蔡依林和萧亚轩,在2010年的不成功,又恰恰是因为在专辑音乐概念和定位上的迷失。在这方面,王菲的《传奇》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当专辑这种形式,已经成为歌手发展的限制和累赘时,不如干脆回归到单曲的纯粹。歌曲,应该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不是一张专辑里的某块墙砖。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责任编辑:雷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