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独家频道 > “搜狐娱论·观察”论坛 > 第2期 编剧话语权

实录:娱论·观察——编剧有没有话剧权(上)

来源:搜狐娱乐
2011年01月03日20:02

  搜狐娱论观察——编剧有没有话剧权?

  主持人:诸位搜狐的网友大家下午好,这是搜狐舆论观察论坛的第二期,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编剧的话语权。今天我们请到的五位编剧,束焕老师,高璇、王宛平、汪海林、宋方金老师。刚才高璇老师也说,很多制片人上微博,编剧是不是在整个环境中特别弱?

  话题一:编剧的行业地位

  观点:1,编剧应获得法律赋予的署名权

        2,在日美,明星傍的都是编剧

        3,行业门槛低造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4,做编剧电视电影差别大

        5,影视业制片人中心制比较科学

  高璇:倒不是说怕制片人。只是说创作的比重怎么去平衡,不要让人过于分散精力。制片人和编剧、导演和编剧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可能在座的几位编剧同行都会有这种感受,所有成功的作品其实可能背后都是良好的合作关系。

  宋方金:我觉得今天年末,各位编剧老师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特别怕变成一个编剧的诉苦会,或者是控诉会。我觉得是探讨一种在大产业环境下的双赢,或者合作的关系。请德高望重的王宛平老师先给大家来讲一讲。

  汪海林:三五十年前,以前我们说的电影出来的字幕第一个就是编剧,现在出来厂家以后,出品人、制片人、策划,编剧一般排在十五六位,当然也是在片头。

  主持人:但是有很多说法编剧的位置都在茶水师在后面?

  汪海林:那是一个极端的例子,07年的时候引起了业界的愤怒,大多数同行都感到很愤怒。而且这个事情,编剧做了编剧的工作,就应该获得法律赋予的署名权,署名权是一个人身权,他应该体现在片头的字幕。有一些制作人或者导演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他把编剧的劳动用削减的方式会改成别的劳动,把茶水放在一起叫做剧本创作。巧立名目,我现在也不能完全理解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但是我想大家稍微有点智商的人应该明白,可能在一个影视作品里面能够跟别人争抢思想和艺术成果的权利的人可能就是编剧了。也许把他们打压下去、削减下去,可以达到突出某些人的效果。编剧容易受到这样的侵犯,说明这个社会的文化程度、文明程度还是不高。

  主持人:之前您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有一个保障编剧权益的合同,据说被制片人给打回来了。如果没有一种行政干预,编剧肯定永远处于弱势。

  汪海林:今天我们不要谈太多沉重的话题,我们可以谈一个搞笑的话题,我们出过一个编剧的剧本合同,后来制片人那边也会有标准合同。后来我们发现这个标准合同就是把我们的那个标准合同改了改,把一切权利归他们。我们的知识产权的侵犯到了这种程度。变成了一个笑话。

  主持人:是不是你们现在做编剧的过程中经常碰到这种事?诸位已经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可能会碰到比较少?

  汪海林:我们不能说少,也都有各种形式的。

  王宛平:你们那边应该可以,你们那是公司。

  汪海林:现在是好一点。我们如果是自己行为公司的股东,我们很多项目自己在操作,当然这种问题不会出现。相对来说,我觉得这几年在好转。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刚出道的小编剧的情况进一步在恶化。

  主持人:在您的公司怎么对待刚出道的小编剧?

  汪海林:首先尽量保障他们的署名权,然后是进一步保障他们的权利。

  束焕:我在中戏上课的时候,我也是王老师的学生,后来我在中戏的高职带编剧班,他们都是特别有理想、特别有热情、年轻的小孩,我为了鼓励他们,对他们说,在美国和日本,明星都不是傍导演的,傍编剧,但是仅指的是电视剧。在我看来电影和舞台剧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编剧起的作用应该是特别大的。刚才王宛平也说了,从历史上来讲,可能是因为我们艺术类的体系是从前苏联来的,前苏联那边就是导演终身制,移植到我们这边来就是这样。现在不是我把名分移到编剧,现在情况在慢慢好转。同样一个剧本,拿给不同的导演确实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可能你这个剧本给了另外一个人就不是这么回事。这一点跟我看市场比较成熟的,比如说美国、日本电视剧,美剧,24小时也好,他们的导演特别多,比如说你去看艾美奖,他可能最佳导演拍的是某一个系列的某一集。这一集的导演得过这个奖,而不是这个片子的导演。但是出来之后你根本看不出来是哪个导演拍的,他有一个特别成熟的规格,就像麦当劳一样,你到哪个店吃他都是这样。我们不一样,我们两个导演拍的完全是两个片子,风格也不对。你看了以后区别很大。

  主持人:如果那样的话,编剧还会说这个东西是我的吗?

  束焕:所以为什么现在这个市场是导演在做,是因为确实我们缺少一批水准特别整齐的,能够把剧本特别完整呈现出来的导演。好导演和差导演之间的差距很大。所以,好导演就有一种能力把一个好基本变成一个好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还轮不到编剧来拿到自己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客观的条件。我这个好本子可能给了一个三流的导演,他拍出来的片子可能不一样。我觉得至于编剧的署名权、权利,汪海林做得不错,他一直是为编剧争名分,为编剧维权。我觉得从个人来讲,首先编剧有特殊性,我以前做《闲人马大姐》的时候,我知道马大姐那个编剧是以前舞美还是灯光,后来就写,后来写得也挺好的。有一些制片人押宝不押在这个上面,押在营销或者是导演,这个行业愿意被剥削的人很多。汪海林说他的公司他会尽量照顾年轻人的署名权,你跟别人签合同会签一个条款,我有自己的编辑团队,但是里面的署名权归我作主,排名归我来定。所以基本上保证你团队里面的人的权利。

  主持人:中午我和方金在聊的时候,他说编剧是谁都可以做的,编剧的地位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

  宋方金:没有根本分歧。我的意思是,整个行业的门槛都太低了。现在什么人都可以投影视剧,门槛低就造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个公司要制作电视剧、电影,行内人干行内事。现在我感觉大部分都是行外人干行内的事。编剧这个门槛也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人都能当编剧,或者人人都能执导编剧,所有人都想在这个方面把风险屏蔽掉。我也写过很多剧本,和不同制片人、导演、演员合作过,都觉得自己懂,我有时候想问,我是干吗的。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用自己做一把尺子去量别人,别人自然觉得是错误的。我跟一些导演沟通的时候说,如果不是深思熟虑,尽量别动我的剧本,我这句话搁在这里你可能觉得不太妥当,但是它在整个的结构里面非常妥当。我说的门槛低是不适合在这个行业里做这个工作的人到这里面来。我跟束焕老师的观点其实是一样的。咱别打起来。我刚才想起几点,说到最低的门槛,因为我们现在有行业没有行规,汪海林老师在做一些维权、做一些建立规范工作的时候是特别值得尊敬的。是不是应该设立最低稿酬制度。好莱坞是有最低稿酬的。中国作家行当里是有最低稿酬的,当然是很低了,前几年还是千分之三十。最近一两年已经提高了。编剧这个行当是不是应该也有一个最低稿酬一集电视剧或者一个剧本。如果你的东西投拍了,是不是应该给这个编剧最低稿酬制度,让愿意进入这个行当的人觉得自己能够拿到这个钱。

  另外我觉得应该建立一个退稿制度,现在编剧和投资方的焦点问题就是我写了一个剧本,这个剧本不管什么原因没有投拍,当一个烂尾楼搁在这里,编剧也拿不到编剧的钱及投资方也没有办法继续制作这个作品。是不是可以有一个退稿制度,当然要有非常细的规则。比如说版权归编剧,投资方出编剧这几个月的生活费。这个编剧可以拿这个作品再卖给另外一个人。或者说版权归投资人,可以付给编剧全部的酬金或者部分酬金。因为没有这些相关条例特别细的分布,所以导致大家现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该在一个行业之内有特别细致的规范,可能会是以后我们这些话题现在探讨的最后一个意义。

  主持人:中午12点多的时候,王老师还在发一条微博。

  王宛平:我想问问海林,编剧协会什么时候成立?

  汪海林:在做章程。

  王宛平:刚才说的规定谁来做?

  汪海林:应该是编剧协会,现在在筹备当中,先要把章程协调。有一个草案大家讨论以后再做。其实我们的编剧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在行业里面来讲,以电视剧为例,一年的生产量大概五六千集,在黄金档播出的大概三千到五千集,有三分之二必然要被淘汰掉。三千到五千集,各个卫视现在的排播已经排到后年的六月份以后。能够挤上卫视黄金档的戏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个门槛下不是说谁都可以做编剧的,也不是说写成什么样都能够上的。因为你去电视台可以看到电视台电梯的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表,有的说是一个滚动的屏,每部剧是谁买的,收视率是多少,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这种竞争下,最重要的是看剧本。各个电视台采购部门都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在看剧本,如果剧本他没有看中的话,后面的他连看都不看你的带子。在这种空前的竞争情况下,现在剧本已经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我们编剧能做到什么?一个好的编剧能够让一个剧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收视率。但是编剧绝对没有把握让一个剧红。一个剧红一定是导演、演员和编剧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

  主持人:但是现在很多戏还没有开拍已经进入销售环节了。

  汪海林:不是没有开拍,他们已经排播已经排到后年了。每年三千到五千集,这个电视剧的编剧是谁,你会发现这五年来基本上没有变,就是这一百个人。我相信五年以后,这一百个人会换七八个人,他不会像导演和演员更新得那么快。这个情况特别像八十年代的台湾,台湾当时情况很好,在东南亚卖得很好,于是他就上量,导演、演员和资金都没有问题,但是最大的瓶颈是编剧人才,编剧人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培养得出来的。你培养一个成熟的平面设计师需要四年本科。但是编剧有的时候不是培养,他是自己生长出来的,很多并不是科班出身,他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但是他的生长期很长,十到十五年以上。一个刚出校门,以前我们刚出校门的时候可以做到,我们刚刚毕业就可以写戏上黄金档,现在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了。其实我们整个产业在进步,竞争在白热化。

  主持人:是不是也有可能像我们这些已经有话语权的大编剧占据了一定的垄断地位?

  汪海林:不。因为市场是公平的。宋方金,我两年前没有听说过他,但是他现在很火,他是公平的,他一下就出来了,没人打压你吧?

  宋方金:没有。

  高璇:我作为编剧,电影和电视剧这两块都做,感觉差别真的是挺大。导致我们现在在选择未来的项目的时候,经常的,我是接电影还是接电视剧纠结。电视剧好一点,刚才各位说的所有的创作状态,包括这几年,编剧酬金的上涨就是业界对于剧本逐渐重视。当然还没有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上。我也觉得好编剧是特别重要的,也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一个编剧最重要的,自身的价值观和经验的积累。一个剧本出来大家会注意到编剧,大家《手机》(高清在线观看)除了戏好看,王道组合的演出,大家一定会关注这个剧本是谁写的。所以我觉得电视剧的状况好一点。但是电影现在确实是,一个导演是可以驾驭120分钟,这120分钟每一个镜头的行进都在他脑子里有一个预演,电视剧有时候并不是很规范的。电影,每一个导演都要求一个镜头在他脑子中已经行进了,120分钟,每个镜头都在他的掌控中。所以编剧很多时候更主要是你要辅助他做一个故事的完善就可以了。

  这两年电影让我特别困惑的,你尊重编剧,让我给你一个好故事,我可以做到的。但是由于现在和导演的合作过程中我连贡献一个好故事的空间都没有。因为导演有很多的想法,他对商业的追求,他对镜头技巧的追求会要求你不要给我那么多逻辑,那么完整的故事,我不需要。而且这个讲得太电视剧化了,我不需要阐释得那么清楚。我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电视剧可以酣暢淋漓地讲一个故事,但是电影90分钟我都做不到。

  主持人:您刚才是指《赵氏孤儿》吗?

  高璇:不光是《赵氏孤儿》。电视剧我敢说,这45分钟是我的45分钟,这也是很困惑的事情。我们尊重电影导演的创作,但是我们觉得,可能跟这两年电影市场大家在商业类型片的思考中,到底故事、情怀和主题怎么摆,可能因为每个导演都很清楚,所以编剧就会被忽略了。我觉得《赵氏孤儿》在我这个电影的合作过程中,陈凯歌导演有一定的编剧能力,而且长于思辨,但是我觉得编剧和导演的关系有他另外的读解和比重,他排的比重和我不太相同,所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持人:他给您的前期剧本创作,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一个称号。

  高璇:我对前期没有意见,这个电影是我们只做了一半,而且我是主动要求离开的,我要求退出。一个是后边的分歧比较大一点,我没法去做一个我不能认同的结尾。

  主持人:您是说价值观吗?

  高璇:不光价值观,还有情结走向,我要说这个,他说那个不是我要探讨的,那就没有办法了,主要是后半部的分歧,还有时间节点上的问题,我做到没有全部结束的时候,剧本做了,当时从剧本比例来讲是二分之一。所以我对前期没有意见。我主要是对剧本创作有意见。

  束焕:姜文以前说过一句话特别对。电影这个东西想拍得有想法很容易,但是想拍得好看很难。因为最近看了很多电影,其实电影里面编剧十分重要,尤其商业电影,至少你要知道什么是三段式,一个东西大的结构怎么走。所以发现有一些东西故事没有讲清楚。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刚才汪海林和高璇都说过了,挺重视编剧,而且对编剧有了足够的尊重。但是反而电影,我们编剧要去强占这个市场的话语权。因为很简单,有学生问我说怎么样看最好的电影剧本,我说特别简单,你去看皮克斯和梦工厂的动画片就行。动画片里,因为他没有办法跟你拼演员、导演、镜头,大家三维都做得非常到位了。所以你任何环节都没有什么差别。你不能靠演员取胜,像功夫熊猫,异国情调的东西最后就看故事。冰河世纪里面那些笑点、小的报复,他是击中了300多人,所有人都在当编剧,但是一定有一个制片人是统领全局的,他对这个东西有判断。为什么说好莱坞有剪辑权的导演不超过十个,在他之上还有一个控制的人就是制片人,这个制片人要为票房负责,他是最尊重编剧的,他知道这个剧本怎么写出来,怎么让观众进去买票。我一个朋友说过,他跟美国的制片人合作,他们都觉得非常好的一场戏,又精彩、又煽情,后来说拿掉,他们觉得不可理喻。你去看的话,观众不会为这场戏买票进来。确实现在电影的市场特别好,但是有时候你老会担心这个东西是不是一个过度,透支了什么东西。

  主持人:编剧的市场好吗?

  束焕:电影里面对编剧还不是特别尊重。汪海林应该有发言权。你做了那么多商业电影。

  汪海林:我同意束焕的观点,我们电影导演终身制可能面临一个挑战,并不是我在说,我接触的一些公司的老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电影的导演终身制有很大的弊端,商业电影,特别是类型片,他一定是先有剧本,这个时候导演没有出现,再找合适的导演来做。在这上面制片人是中心。有几个大的公司,有的是有国际背景的公司,一直也在跟我探讨,我愿意跟他们这样合作,我们做出一个好的剧本大家都认可了,我们再来找一个好的导演,这样的搭配成本最低。一个很有名的老板在跟我说,我看中一个剧本,我想拍一个恐怖片,交给这个导演拍,最后他给我拍了一个文艺片。按照我原来的运作全都搭好了,能够挣多少钱,但是他照他自己的意图拍。我作为一个艺术院校毕业的编剧,我是同情一个导演的,我觉得他有执导的机会,要实现他自己的理想,但是现在面临市场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个新的机制出现。我们觉得作为中国的商业电影要发展,可能要等待新的机会出现。举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电影目前的情况,导演相当于一个咖啡的杯子,编剧提供的剧本可能就是咖啡,但是我们最终观众看到的,能喝到多少咖啡取决于这个杯子的大小。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也会出现一个矛盾,比如说一个大杯子,但是你给他不够,他会按照大杯收钱,大导演,因为编剧给不了他好的东西,但是他拿他的品牌去卖的时候,他自己也受损失。有些导演杯子就是那么大,所以在这上面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运作的人。我们认为目前比较科学的还是制片人中心制。

(责任编辑:李瑞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