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父亲”屠岸贾、程婴面对童年赵武的教育问题意见相左 |
“赵孤”最早记载于《左传》,之后司马迁《史记》将其小说化,到了元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将故事进行较大改编,增强了戏剧冲突,成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从明清至今,《赵氏孤儿》在不同时代曾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而明日起正式公映的陈凯歌(在线看影视作品)作品《赵氏孤儿》,是“赵孤”首次登上大银幕。一向偏爱帝王将相和名伶的陈凯歌,此次并未以突出忠义之士的舍己壮举来感染观众,而是将视角对准了当下,探讨如何对待一个生命的问题,以更贴近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人性的角度,赋予了《赵氏孤儿》全新的解读。
陈凯歌说,从《霸王别姬》的程蝶衣到《赵氏孤儿》的程婴,除了角色不同外,最大的变化就是角色从不能忍到能忍,从使劲想抓住些什么到放下。拍摄这部作品,陈凯歌要求所有的演员要以“不演”做成一个“真演员”,建议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主创对观众的批评“照单全收”。这次,陈凯歌放下的不仅是身段,更是内心。
■ 前世今生
文献 史学家挖掘“赵孤”
“赵氏孤儿”最早记载于《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里,晋灵公和大臣赵盾发生冲突,晋灵公派刺客刺杀赵盾,赵盾出逃,赵盾之弟赵穿诛杀晋灵公,赵盾复官。而在《左传·鲁成公八年》里,晋灭赵氏家族,起因是庄姬与赵朔及其弟赵婴陷入三角恋遭赵氏家族干预,庄姬便向晋侯进谗,赵家仇敌介入,借机清除赵氏一门。
在后来《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并未把庄姬和赵婴私通一事写入书中,而是添加了屠岸贾这一导致赵氏灭门的重要人物,还明确赵武为赵朔之子,并增加了托孤、救孤、抚孤、复仇的故事情节: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率兵灭门。惟一漏网的是已有身孕的赵朔之妻,也是晋侯的姐姐。赵妻在宫中产子后,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好友程婴商议救孤,决定用买来的一个婴儿与赵孤掉包,让程婴妻子带赵孤逃走。当屠岸贾追赶而来,程婴佯装以千金出卖赵孤的藏身之地,带屠岸贾找到公孙杵臼和婴儿,并杀死了他们。程婴顶着骂名抚养隐匿山中的赵武15年,之后与赵武一起联手朝中的名将韩厥灭掉屠岸贾,最后程婴自刎追随公孙杵臼。
舞台 戏剧人发扬“赵孤”
到了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故事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程婴身份被改为医生,并以自己亲生儿子的性命换取了赵孤,还将赵武改名为程勃投奔屠岸贾门下,让屠岸贾将赵孤收为义子共同生活。而韩厥也被改为放孤后自杀。赵武长大后,程婴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事件来龙去脉告知赵武,赵武最后杀掉了屠岸贾,完成复仇。相比《史记》,纪君祥的创作让矛盾更加激化,戏剧性和悲剧性更强。王国维曾给予了如此的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在不同时代也曾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明朝徐元久据此创作了《八义记》传奇;清代还出现了梆子剧,到了晚清、民国时期,《赵氏孤儿》已变成京剧昆曲经典唱段;新中国成立后,它又被改成了秦腔。2003年,田沁鑫和林兆华不约而同选择将《赵氏孤儿》搬上话剧舞台,两版话剧均淡化了复仇主题,林兆华版干脆就放弃了复仇,田沁鑫版则在赵孤知道身份后,着重描写他处在对两个父亲选择上的困惑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赵孤”不同的解读也让这个故事拥有了不同的结局。
电影 陈凯歌新解“赵孤”
今年贺岁档,“赵孤”的故事首次被搬上大银幕。导演陈凯歌也同样赋予了“赵孤”切合当下的一种全新的解读。在电影版中,程婴变成一介草民,从救孤到以亲生儿子的性命换取“赵孤”,都是在被动和无奈下的举动:将“赵孤”放入药箱中带出赵府,全因庄姬临死前的请求;找到赵家好友公孙杵臼,程婴也是想先保证自己妻儿的安全;不料妻儿未能逃脱,程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妻儿被杀;“赵孤”被保全性命后,程婴原本是有心复仇,但他终究是一个善良的小人物,就像当年无奈救人一样,在抚养“赵孤”的过程中,不仅从未对孩子进行过复仇教育,反而给了孩子一个阳光温暖的成长环境,甚至在屠岸贾命在旦夕时,用最后一颗救命丸救了他的命,只因孩子要报答干爹。
陈凯歌说,史料记载的故事,程婴等的忠义之举固然让人起敬,但是离当下似乎远了些。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十几个人去救一个人的生命,社会在进步,价值观自然也在发生改变,这次拍“赵孤”就是想讲一个能让现代人都相信且能有切身体会和共鸣的故事,在如何对待一条生命面前,复仇已经成为极为次要的了。
[1] [2] [3] [下一页] |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