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电视 > 内地电视

专访编剧苏小卫:编剧界应该有更多的超越

来源:《综艺报》
2010年11月26日16:29
编剧苏小卫
编剧苏小卫

  《唐山大地震》无疑是2010年影响最广,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的国产制作。曾经创作《沂蒙六姐妹》《生活秀》《赢家》《暖》《那人那山那狗》等影片,现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副主任的苏小卫担任《唐山大地震》的编剧。在这部影片中,她首次署上了本名,“其实签合同的时候我还是署名思芜,后来制片方署上了本名我也没有反对,因为原来用笔名主要是因为与霍建起合作,夫妻店太高调了不好。”

  曾经多次斩获金鸡奖、百花奖的苏小卫总是自谦“业余编剧”,50岁的她一直不觉得边工作边写作,分配时间会成为问题,相反缺少科班训练、难以不断进步才是她的苦闷。“我只是在自己现有条件下去完成工作,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编剧训练,就总是这样一种水准,很难突飞猛进了。”苏小卫说中国的编剧事业应该有更多的超越,希望未来有更多新一代、创新意识强、让大家心悦诚服的编剧出现。

  《综艺》:《唐山大地震》制片方是如何确定由你来写剧本的?

  苏小卫:我是半途介入,这个项目在汶川地震以前就开始运作,其他编剧也做了很多工作,可能他们的思路与制片方不太一样,那个方案就没有被采用,也没有给我看。我是根据原著进行改编。

  《综艺》:剧本写作用时多长?顺利吗?

  苏小卫:最初接触这个项目是在2008年底,2008年11月我拿出提纲,一直写到2009年五六月份,在2009年7月开机之前一直在修改剧本。这个片子比较大,包括演员配置、拍摄上的要求,去汶川看景后的新想法等。具体改了多少次说不清,大的颠覆有一次,我们想试一下新的结构,但大家意见不太统一,最后还是回到了开始的结构。

  《综艺》:地震题材最难写的地方在哪里?

  苏小卫:地震题材对任何一个编剧都是有难度的。小说《余震》处理这个选题很幸运,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小的切入点,格局肯定会写得比较大,很可能会成为类型化的灾难片,英雄片+救援+灾难。由于没有特别长的时间去翻资料、深入生活、寻找角度,要写好这个剧本难度确实特别大。好在原著提供了一个文学角度,当然这个选题对原著本身也是件好事,这是机缘巧合的事情。

  《综艺》:电影《唐山大地震》与原著《余震》相比,线索更丰富,塑造的人物更多,整体看来也要温暖很多,这种设计是否会显得不够真实?

  苏小卫:30年这么长的时间,故事的信息量和内容是会丰富一些。我个人认为残酷是一种真实,温暖也是一种真实。一个人(原著中的方登)特别倒霉,又经历了地震,又被母亲抛弃,又被养父强奸,又被丈夫抛弃,这是一种真实,但同时也是一种个别,一种极端,不能说极端是一种真实,常态就不是一种真实,冷酷、温暖、炎热都是真实。写一个温暖的电影是制片方的要求,我也认同,因为我对生活的看法比较常态。主流电影可能更倾向于温暖的结局,我没有经历过那种痛,很难把人物都写得很痛,如果制片方要求那样写,我可能会放弃,我现在最担心的也是真正经历过的人的疼痛和纠结没有反映出来。

  《综艺》:你认为改编创作的关键是什么?改编与原创哪个难度更高?

  苏小卫:改编比原创起点要高,原著给你提供了一个台阶,从台阶上起步和从平地上起步会大不一样,包括人物、内容、思想,有原著就会给剧作一个很厚实的起点。我在写剧本时改编比较多,确实是得益于文学的帮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家走在编剧前头,文学走在影视前头。

  《综艺》:第一次与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合作,感觉顺利么?

  苏小卫:开始确实有点担心,我跟他说我就是试试,整体合作下来感觉比原来想像的要顺利很多。原因一是他是编剧出身,有很多点子,沟通上没有问题,他不是只考虑导演的东西不考虑剧作;二是他很尊重编剧,重视剧作,虽然我们意见有时也不完全一致,但有商量的空间,并不是说必须听导演的,或者他背着你全改了;三是因为我之前与他不熟,大家都比较客气,都比较在乎对方的感受,这样至少打不起来。

  《综艺》:与投资方的配合沟通呢?

  苏小卫:投资方很尊重冯小刚导演的意见。在剧本写作之前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跟我说得比较清晰,加上资金背景、唐山方面的诉求,再加上原著,我也不会跑太偏,方方面面都把它框定住了。

  《综艺》:你是学中文出身,你认为编剧如何回归人文情怀?

  苏小卫:做任何一个行业,文学对人生的意义都是同样重要的,就像影视对人生也有重要的意义一样。具体到编剧来讲,编剧是搞创作的,创作的基本功就是文学。但作家和编剧不一样,不能简单相比,很多人既是作家又是编剧。如果单就年轻编剧来讲,文学基础、生活体验、编剧技巧这三门课都很重要,写东西好不好要看总分高不高。文学可能你有爱好,你有文字表述的天赋,就可能完成创作,但编剧复杂程度更高,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工作,一方面要完成制片人的意图,另一方面要给导演提供他需要的东西,还要与不同的人合作,这就需要专业的训练。

  《综艺》:编剧如何能把握住现在观众的口味?

  苏小卫:我们国家现在缺少好的类型片,我们满足不了观众,写喜剧不逗,写悬疑不够复杂,写惊悚大家觉得特傻,原因就在于我们这拨编剧不会写,但新的、会写的年轻编剧还不够多。比如让我写一个特复杂的、特高级的悬疑片,我就不会,我就会写人生、爱情、悲欢离合、柴米油盐,我总是用现实主义的、温暖的、散文化的、文学化的方法,但这些我们现在不短缺。编剧界应该有更多的超越,希望在未来。

  《综艺》:你期待年轻编剧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苏小卫:年轻编剧应该更了解今天观众的欣赏习惯、生活和感受,也有更新、更开阔的国际眼光,商业化视角,同时也有新鲜、前卫的表现方式,这可以给中国的影视剧作注入更多新鲜气息,和更丰富多样、高级的表现方式。我们现在缺少这种类型化、创新意识强、类似宁浩这样的创作。

  现在很多大专院校培养的年轻编剧,经常让人觉得他们没有生活经历,没有深刻思想,剧本也总写得简单,或者面特别窄,但这很正常,等有了生活经历再去写就会比我们这一代好很多。

  另外,编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要做专职编剧,可以寻求一份能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这样,一方面不至于为了生存而写作,陷入低水平重复,另一方面心态也会比较好。

  商业与艺术到了顶峰是殊途同归,我们内心深处的大目标应该是攀登艺术高峰,而且最终你会发现写得越艺术越有商业性。(文/胡里)

  

(责任编辑:游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